替身
秋日的一個下午,南村鎮高一(2)班全體同學懷著好奇的心情前往“影視村”——郭亮村看拍電影。帶隊的是班長宋小華,他穿著媽納的千層底布鞋走在前麵,襯衣下擺很整齊地紮進褲子裏,隻是褲子前邊縫了一個圓圈補丁。同學們都知道他的家在山那邊,是一個窮得兔子不拉屎的地方,父母卻要供他兄妹仨人上學。雖然貧窮,宋小華卻有誌氣,學習成績好,又樂於助人,同學們都很喜歡和他在一起。
宋小華領著同學們說笑間到了郭亮村。這裏山清水秀,翠竹盎然,風景煞是可人。前幾年著名導演謝晉在這兒拍了一部《清涼寺的鍾聲》,小村一下子出了名。當地政府適時開發,郭亮村成了遠近聞名的旅遊點,也富了一方村民,瞧:開飯店的、賣山貨的、照留念相的……宋小華心裏羨慕極了,家鄉要是這樣,爹還用生著病跑幾十裏山路做小本兒生意?家門口擺個攤兒就中了。
今天拍的是一部抗日片。大家趕到時,正在拍鬼子進村的一場戲,雇用了不少當地群眾演老百姓,大家擠攘著、說笑著。一個貼著仁丹胡子的“日本軍官”猛地抽出戰刀哇啦哇啦大叫起來,一隊“日本兵”端著明晃晃的刺刀圍住了“老百姓”,機槍架起來,烽火也燃起來,場子一下靜了下來。導演一聲“開拍”,大家的目光都集中到那個被反綁雙手吊起來審問的“老百姓”身上,“老百姓”的替身是一個五十來歲的農民,衣裳被弄得髒不拉嘰,臉上塗了幾條血道道。“日本軍官”上前“啪”一巴掌卻實實在在落在了替身臉上。再演,又笑了,導演罵了他幾句,重來,“日本軍官”黑著臉又狠狠一巴掌打過去,繼而又一刀柄砸下來,那個替身疼得不由得絲絲直吸冷氣。導演大叫一聲,“成功了”。看完這一幕,同學們都緊張得不得了。旁邊一個熱心的當地人告訴他們:替身是個賣炒花生的外地人,吊一回掙五十塊勞務費。宋小華聽了,眼裏竟蒙了一層東西。
戲繼續往下演。小華碰了碰身旁的學習委員,說還有幾道代數題要做,就先回了。
晚上同學們在宿舍又興致勃勃談起白天拍電影的事。一個同學說:“今天算開了眼界,原來下雨是用消防車噴水……”另一個說:“還有更高級的,聽說大樓倒塌、飛機爆炸都用電腦製作的……”宋小華接上話問:“替身能不能用電腦製作?”那個同學搖搖頭,說不知道。
話題自然又扯到那個替身身上。大家告訴宋小華,說那個替身被“鬆綁”後手臂半天才能動彈,導演給了他兩筒飲料,他舍不得喝,問折成錢中不中?導演讓他喝了還加了十塊錢給他。宋小華聽不下去了,他從床底下抱起籃球,說練練“三步上籃”。
來到操場,宋小華麵朝家的方向站定,輕輕喊出了聲:“爹,您受罪了!兒一定好好用功,考上大學,兒知道您盼俺有成色呢。爹,求求您別再掙這受罪錢,俺知道您是為兒……”
宋小華的話句句發自心底,卻被眼淚淹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