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龍鄉的風景雖然比不過大王村那麼舒展、和睦,不過很顯然,一般的人是很難察覺這裏的區別的,包括李家姊妹在內,都覺得青龍鄉要不是處在深山之中的話,光是發展旅遊景點這一項,就能讓當地人過上好生活了。那漫山遍野的竹林,還有那錯落有致的獨特民居,都能很好的吸引住外人的注意力了。
還有就是,這裏雖然處於大山的包圍之中,溪流之類的,卻是很多,蜿蜒著從深山中曲曲折折的流淌出來,水的流速不是很急,卻很清澈。美中不足的是,這裏的魚非常小,最大的那種,也就和小指頭差不多大,這讓喜歡吃酸菜山魚這道菜的阿豆,稍稍有些遺憾了。
和阿豆一起下來的女大學生中,除了方麗外,還有龍秀秀、歐陽文靜、付娜。不過看上去,除了方麗有自己的主張外,其他的幾位,都是屬於溫室中的花朵,不是說能力不夠,而是有時候她們問出來的話,多少有些天方夜譚了。
好在龍秀秀等人,沒有哭鼻子的習慣,要不然,阿豆恐怕又要頭痛了,臭小子最怕的,就是女孩子在他麵前掉眼淚。老實說,這裏的環境確實艱苦了點,吃的住的都比不上大城市,隻不過大家都是住在診所學校內的,有了已經下鄉的老師們幫襯,一時間的,大家倒也不覺得這裏有多苦了。
再加上,診所學校自開辦之日其,每月都會有軍部的專車給老師們送來生活物品,住習慣了,到也不覺得這裏有多苦了。
由於在竹子加工廠上班的,大多是老娘們和小媳婦。她們在家裏的地位迅速看漲,連帶著女娃娃們也得到了一定的重視。每次到了下班的時候,竹子廠地門口,就會有許多大老爺們趕著牛車或者幹脆走路過來,為的就是接自己家的女人下班。
開始的時候,隻是零星的有幾個來接。大概是攀比心理的存在,沒幾天功夫,竹子廠地門口。就聚集起了一堆的大老爺們。
偶爾的,在卸貨、裝貨地時候,廠裏的人手不夠,阿豆就會到大門口拉些人來幫忙,少少的一會功夫,就能賺到筆不小的外快了。當然了。這樣的時候並不多。每月也就是三五次的機會,即便是這樣,也讓男人們覺得,其實接自己家地女人下班,還是很有“錢”途地。別看機會不多,算收入的話。差不多抵得上一月的收入了,就這,還不包括在幫忙時,竹子廠提供的免費飲料以及免費吃飯的小收入。
竹子加工廠的規模,很快到了需要擴建、需要再次招工地時候了。
消息早早的傳出去了,最先招聘的,自然是那些在鄉政府竹編廠培訓的工人們,人數並不算多,馬馬虎虎的。也就五十多人。然後就是麵對整個鄉的大招聘了。就資格來看,這一次的村民們。基本都擁有了招聘所需的資格,已經很難看到,村民家裏的孩子們主動輟學地情況了。
當地沒有衛生院之類地醫療設施,有的僅僅隻是一個不起眼地私人小診所,平常的時候,就是打打點滴,開些感冒拉肚的藥。李家姊妹看到這個情況之後,和大家商量了一下,決定以醫科大學生的名義,開個中醫門診,反正有阿豆小子在,怎麼著也不會死人吧?!
至於藥的問題,當地有的是各種各樣的草藥,到了這個時候,阿豆也顧不得會不會暴露身份了,在李家姊妹的陪同下,直接上山采了許多的草藥,回來後整吧整吧,做出了N顆的草藥丸子,到是沒敢煉藥,怕引起別人的懷疑。
就這樣,一個簡單的完全采用自給自足的小診所就成立了。不過為了不影響到後續項目的發展,李家姊妹規定,小診所隻會在上午才會開門,營業到中午時段結束,其他時間,除非是遇到急診了,不然的話,一概不會診治。
即便是這樣,也讓當地的村民們好一陣興奮,畢竟這麼一來後,對於病患們來說,可就不是一般的便利了。還有就是,當地的那個私人診所,也被阿豆給邀請了過來,總歸是不能,隨便斷了人家的生路是不是?私人診所的那位土郎中,年紀有六十多了,無兒無女,收到阿豆的邀請之後,二話不說的,當場就同意過來了。
人家說的好啊!當地人看病確實難,好多時候,隻能是眼睜睜的看著病患在那裏哀嚎痛苦,現在有了這麼個機會,豈有不同意之理?醫者父母心這幾個字,在土郎中的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不過阿豆也不會無端的賺人便宜,尤其是好人的便宜,更是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