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1999年參加工作時,正值上一輪銀行不良資產剝離、股改和上市,此後,中國銀行業的發展經曆了“黃金10年”,銀行信貸資產高速增長,客戶很少違約。大約從2012年開始,隨著經濟減速和“三期疊加”,信貸風險開始日益顯現,銀行經營壓力不斷加大。從我個人的工作經曆來說,我參加工作後一直與信貸打交道,從工商銀行基層支行的信貸員做起,先後在公司業務、投資銀行、信貸管理、授信審批等多個信貸相關部門和崗位工作,比較完整地經曆了銀行信貸工作的各個層級、各個部門和各項業務,特別是在總行信貸管理部、信用審批部和授信審批部等部門工作期間,讓我有機會接觸到最多的項目、最複雜的業務以及最前沿的產品。近10多年來,我比較深入地參與了5000多個(筆)項目及業務的盡職調查、審查、審議或審批,對商業銀行微觀信用風險管理有比較深切的認識和體會,期間既有準確判斷成功規避重大風險的喜悅,也有判斷失誤形成風險的痛苦、彷徨和煎熬。不論如何,我都要特別感謝工商銀行這個“宇宙行”給予我最大的平台、最高的眼界、最寬廣的視野和最多的業務機會,讓我有機會近距離去觀察、去審視、去觸摸、去體會這個國家最活躍的微觀經濟主體。10多年來,在與無數的項目及業務打交道的過程中,當看慣企業的“千姿百態”,看過太多的“起高樓、宴賓客、樓塌了”的事情以後,對風險的敬畏早已深入骨髓。本書是我這些年來從事信貸及風險管理實踐的工作體會、觀察與思考,也吸收了很多“老信貸”前輩們的寶貴經驗,既有對實踐經驗的總結、概括與提煉,也有對其中教訓的回顧、檢討與反思。

本書是專門為銀行信貸相關專業(包括公司業務、投資銀行、信貸管理、資產管理、授業信審批、風險管理等)從業人員而寫的,供他們在進行具體項目或業務的盡職調查、審查審批決策和貸後管理中參考。由於全社會的融資主要分為債權融資和股權融資兩類,信貸是債權融資的主體,但如果透過紛繁複雜的交易結構及外在形式,回歸債權融資的本質,我們會發現,所有債權融資風險把控的核心要點都是相通的,所有債權人關心的問題都是一致的,比如,誰融資,融資幹什麼,拿什麼還款,還不了怎麼辦,以及如何確定融資方案,即金額、用途、期限、利率、擔保條件和還款安排如何組合等問題。因此,本書也可為在信托公司、基金、券商、保險子公司、租賃公司、小貸公司、互聯網金融企業等金融機構從事債權融資業務的人員參考。

本書的主要特點:一是通俗化。重慶市市長黃奇帆曾說:“把金融搞得很複雜的那些人都是騙子。”金融智慧,大道至簡。作者力圖用最通俗、最簡單的語言,去闡述銀行日常信用風險管理中的道理,回歸常理、常情、常規、常識。近年來,金融風險事件頻發,動輒上百億元的跑路事件,實際上大部分都是違背了金融的常識,違背了信貸的常識。二是案例化。經驗仍是抽象的,結合具體案例以後就形象化了。為此,作者精心挑選了約50個案例,結合各章的主題,詳細分析了具體信貸業務風險把控中應重點關注的問題。三是全麵性。本書既包括銀行的傳統信貸業務,也包括近年銀行的創新業務,如債務融資工具承銷和投資業務、非標理財投資業務以及投貸聯動業務,幾乎涵蓋了銀行當前絕大部分涉及信用風險的業務領域。四是實操性。本書立足於當前的市場環境和信貸工作實踐,為銀行等金融機構日常遇到的每個客戶、每個項目或每筆業務的信用風險決策服務。

我1999年參加工作時,正值上一輪銀行不良資產剝離、股改和上市,此後,中國銀行業的發展經曆了“黃金10年”,銀行信貸資產高速增長,客戶很少違約。大約從2012年開始,隨著經濟減速和“三期疊加”,信貸風險開始日益顯現,銀行經營壓力不斷加大。從我個人的工作經曆來說,我參加工作後一直與信貸打交道,從工商銀行基層支行的信貸員做起,先後在公司業務、投資銀行、信貸管理、授信審批等多個信貸相關部門和崗位工作,比較完整地經曆了銀行信貸工作的各個層級、各個部門和各項業務,特別是在總行信貸管理部、信用審批部和授信審批部等部門工作期間,讓我有機會接觸到最多的項目、最複雜的業務以及最前沿的產品。近10多年來,我比較深入地參與了5000多個(筆)項目及業務的盡職調查、審查、審議或審批,對商業銀行微觀信用風險管理有比較深切的認識和體會,期間既有準確判斷成功規避重大風險的喜悅,也有判斷失誤形成風險的痛苦、彷徨和煎熬。不論如何,我都要特別感謝工商銀行這個“宇宙行”給予我最大的平台、最高的眼界、最寬廣的視野和最多的業務機會,讓我有機會近距離去觀察、去審視、去觸摸、去體會這個國家最活躍的微觀經濟主體。10多年來,在與無數的項目及業務打交道的過程中,當看慣企業的“千姿百態”,看過太多的“起高樓、宴賓客、樓塌了”的事情以後,對風險的敬畏早已深入骨髓。本書是我這些年來從事信貸及風險管理實踐的工作體會、觀察與思考,也吸收了很多“老信貸”前輩們的寶貴經驗,既有對實踐經驗的總結、概括與提煉,也有對其中教訓的回顧、檢討與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