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九章 借個幾億(1 / 2)

關於顧愷之的生平以及著作,相信任何一個學習書畫鑒定的,都不會陌生。

顧愷之在中國美術史上的地位,那可算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他還是魏晉南北朝唯一有畫跡傳世的畫家,又是中國繪畫史上第一個著有畫論的理論家,因而推至“蒼生以來,未之有也”的極高地位。

由於時代久遠,顧愷之的作品大部分都喪失了,流傳下來隻剩下《女史箴圖》、《洛神賦圖》、《斫琴圖》和《列女仁智圖》。這些作品,都是後人的摹本。最能夠反映顧愷之藝術風格和水平的作品當屬《女史箴圖》和《洛神賦圖》了。

《洛神賦圖》是以三國時期著名詩人曹植的《洛神賦》為主題繪製而成的。曹植這首哀怨婉轉、撕人心碎的名篇反映了一對封建貴族青年男女在戀愛生活上所受的重壓和挫折。顧愷之在畫卷中巧妙地把詩作的意境在造型藝術上麵加以具體化,取得了感人的效果。該圖現存五個摹本,兩本藏在故宮博物院,一本在東北博物館,一本被人盜賣至美國,一本下落不明。

在1900 年八國聯軍侵入中國時,唐代摹本的《女史箴圖》這一稀世國寶竟為英國侵略者搶走,現存大英博物館。是中國古代宮廷婦女生活的真實寫照。

就這樣,即便是後人臨摹顧愷之的作品,也被大家視為是國寶級文物,周夏手裏這件《廬山圖》,可是有明文記載的,應當屬於顧愷之的真跡。

這樣的作品,其價值,更是無法估量。

周夏欣賞了好一陣子這幅《廬山圖》,他越看越愛,要知道,這樣的作品,可不是隨意就能見到的。數千年來,世人渴望見到它,卻從來沒有蹤跡。

這樣折騰下來,天已經亮了。

但周夏卻沒有半點睡意,這樣兩幅稀世珍寶落在他手裏,除了帶給他激動和興奮之外,還讓他有種莫名的曆史責任感。

他不想將這樣兩幅畫就這樣默默地藏在自己手裏,最起碼,得讓大家都知道,確實存在著顧愷之和陸探微的真跡。

當然,在這之前,周夏還得證明,這兩幅畫,確實是他們的真跡。

這會功夫,周夏自然不會去圖書館查閱資料,他就打開筆記本,在網上搜索了一下陸探微和顧愷之兩人更多的信息資料。尤其是關於這兩幅畫的確切記載,可惜的是,雖然大家都說網上資料多,可真找起來的話,發現有用的東西還是太少。

周夏翻了翻,並沒有找到什麼太有用的東西。

倒是這一夜沒睡覺,起初的興奮勁過去之後,上下眼皮開始打架,倦意慢慢湧上心頭。

他當下決定,暫時就先不去查資料了,好好睡上一覺再說。於是,周夏就先小心翼翼地將兩幅畫都收藏好,他還有些疑神疑鬼地,去看了下門,發現依舊是反鎖著的,這才安心上床睡覺。

隻是,他這一覺睡得也不怎麼安穩,竟然做起夢來。

夢中還是關於他這兩幅畫,他多發查證,並請來很多書畫鑒定的高手,曆經重重困難,最後證明了這是陸探微和顧愷之的真跡。可這消息也走漏出去了,被大家所知曉之後,有國家文物部門打上門來,要將這兩幅國寶級文物,收歸國家所有,還說這是出土文物,按照法律,都可以判他入獄的。周夏雖然很不情願,但胳膊畢竟是擰不過大腿。

他正糾結萬分的時候,放在床邊的手機響了,清脆的鈴聲把他給吵醒了。

雖然醒了,可周夏的思維仍舊在夢中的情況裏打轉。

他在心底暗自琢磨著,該怎麼應對夢中這樣子的情景。、

都知道日有所思,夜有所夢。

周夏這樣的擔心,其實並不是空穴來風,在他前麵,也是有著前車之鑒的。

得到這兩幅稀世珍寶的畫固然是好事,可要是被人家把好事變成壞事,最後自己非但一無所獲,還要深陷圇圄,那對周夏來說,可就大大不妙了。

在這方麵,國家可是有大義在的,相關的法律製度也有,還有強製執行的暴力機關,硬抗是肯定不行地。

想要保護好這兩幅畫,還有,為了能獲得更多的類似的珍貴文物,肯定要講究點策略才行。

如此一來,從鎏金銅佛像中取出這兩幅畫的事情,就絕對不能泄露出去。要不然,另外兩尊佛像就肯定到不了他手裏,就會被人給從中截去。

這下子,周夏的心思完全轉變,從先前的想辦法證明這兩幅是否真品,變化到如何妥善處置眼下這樣的情況。

當然,要想證明的話,最好的方法就是用考古鑒定係統,做一下年代的檢測就行。可周夏之前已經打心底認定這是真品,也就省略了這一步驟,當時心中想得更多的,也就是向別人證明。總不能對人家說最真實的理由,也就是由係統鑒定這回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