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車廂峽(1 / 2)

洪承疇剿匪已經是老手了,陝西流賊聞“洪”色變,遠遁千裏,皆因洪承疇下手狠辣,你降也是死,你不降打不過也是死,跑吧洪承疇擅長埋伏,圍上來還是一句話,全部殺掉。所以就得了個外號“洪剃頭”。

其實在洪承疇自己看來,流賊手中沾過血,用刀子一天就可以輕易獲得從前當農民辛苦一輩子也得不到的錢財時,人性的善已經不見了,而人性的惡卻被欲望放大了許多倍,隨著連續多次的殺戮劫掠,再讓他們回去種地。麵朝黃土背朝天,一顆汗珠摔八瓣,顯然已經是童話裏的故事才能改寫的出來。

那麼殺人犯不判死刑,尤其是犯了多次命案的殺人犯勞教幾年就出獄是什麼結果?相信法院和警察們心裏都有一本清楚的賬目。殺人償命,欠債還錢,天經地義。搞什麼人性的關懷隻不過是塗脂抹粉而已,裝13用的。

殺了人的流賊就得死,這就是我洪承疇的規矩。我是代天子牧萬民的地方父母官,殘害我的子民我還用虛偽的仁德去感化賊子,我得多能惡心自己才做得出這種喪良心的狗屁事情來?為了不惡心自己,為了讓死去的良善百姓瞑目,隻有用霹靂手段,以直報怨,用鋼刀收拾餓狼,對不對?

當然是對的。大道萬千,秉心直行。以所學治民,以殺止惡,換人間一個太平。這就是洪承疇的道。學儒,有些學到老隻會咬文嚼字,遣詞造句,這些都是學了皮毛,有些學會了禮法,有些學會了忠孝,還有些學會了“為天地立心”,天地本無心,但人有心,人的心也就是使生之為人能夠秉具博愛濟眾的仁者之心,和廓然大公的聖人之心。實則,惻隱之心,就是不忍人之心,這是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也就是仁所由出的起點。“為生民立命“,直接來源於孟子的“立命“的思想。《孟子.盡心上》有雲:“盡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則知天矣。存其心,養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壽不二,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通過修身致教,最後如果能而達到這樣一種境界,即不管一個人的壽命是長是短,都能保持自己的性體全德,那麼這個生命個體就可以說已經安身立命了。“為往聖繼絕學“,故“往聖“者,孔子、孟子所代表的先儒也;“絕學“者,孔孟先儒所弘揚之道學也。“為萬世開太平“,所表達的是先儒永恒政治理想。“開“期待之謂。“為萬世開太平“,實現文化理想,民胞物與,全體歸仁,才能讓蔽惑無明的人重新回歸率性誠明的太平世界。

君子六藝,文可安邦,武能定國。洪承疇可不是什麼殺隻雞都會暈血的積弱書生,他精通兵法,心如磐石。擔任延綏巡撫就下狠手剿滅了王嘉胤,後來福王想拉攏他,洪承疇不假顏色,福王暗恨,唆使禦史魏良新彈劾洪承疇殺戮過重,且縱容屬下殺良冒功。洪承疇手下大將賀人龍驍勇善戰,每戰必衝鋒於前,但嗜殺成性,縱容手下軍兵擄掠民財,有時甚至殺良冒功。洪承疇用人用長處,雖有耳聞,但使功不如使過,便未曾細究,這是卻成了被攻擊的把柄。王海得錦衣衛密報,知道了賀人龍殺良冒功屬實,便下令洪承疇奉王命旗牌斬殺賀人龍,並降了洪承疇的官,以密旨訓斥洪承疇對手下將領管理不嚴,卻轉遷其官為禮部侍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