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女人戴上王冠,就像把馬鞍套到一頭難以馴服的牛身上一樣有悖常理。”——約翰·諾克斯
·
艾絲黛拉走進錦緞覆蓋的殿堂。
她垂下頭頸,任由神使為她戴上鑲嵌寶石的黃金冠冕,手持權杖與寶珠,轉身望向身後的貴族與大臣們。
她剛滿十六歲,生著柔美的黑發,白如凝脂的皮膚,天真無邪的大眼睛,濕光閃閃的眼睫毛,玫瑰一樣天然紅潤的嘴唇。
她身材嬌小,手腳都像孩子似的纖細小巧。
她也的確還是一個孩子。
沒人嫉妒她小小年紀就坐在了王座上,大家都在心中憐憫她。
女人掌權,有違自然規律。
她頭頂的王冠遲早被男人摘下來。
·
艾絲黛拉是一個身世淒苦的小姑娘。
去年,她的父親——約翰二世因病去世了,至今都沒能查出病因。醫生們蜂擁而入,拿著特製放大鏡,對著國王的屍身研究了半天,也沒研究出所以然來。
神聖光明帝國崇尚一切與“光”有關的元素,國王下葬的時候,選擇了火化。
據說,焚屍當天,屍體突然渾身冒汗,嘴唇止不住地哆嗦,手腳像活人似的蜷縮了起來。有人甚至聽見了淒厲的慘叫聲,地獄裏厲鬼的哀嚎也不過如此。
然而,如此恐怖離奇的事件,卻沒有在皇宮裏掀起任何波瀾。久而久之,被當成鬼怪傳說不了了之。
沒過幾天,她的兄長——布蘭維利耶親王,王位的第一繼承人——也去世了。
去世的當天,他正在臣子前虔誠地念誦悼詞,忽然瘋了一般衝向靈柩,雙眼通紅,牲畜似的四腳著地,齜牙咧嘴地啃咬自己父親的棺材,隨後倒地而亡;症狀與傳說中巴比倫國王發瘋時一模一樣。①
艾絲黛拉嚇得麵色蒼白,眼淚直流,差點跟哥哥一起進了靈柩,但先王除了布蘭維利耶親王這個長子,就隻剩下不到三歲的小王子。她隻能噙著悲痛的熱淚,接管了父兄的葬禮。
厄運卻沒有遠離這個可憐的小姑娘。
一個星期後,她年幼的弟弟失蹤了。艾絲黛拉聽見這個噩耗時,差點暈倒在地。她提著厚重的裙擺,在迷宮似的王宮裏找了整整一夜,最後聽侍女說,小王子可能被發瘋的乳母抱走了。至於乳母為什麼會瘋,乃是一個謎。
兩天後,有人在碼頭看到一個身材臃腫的女人摟著金黃色的繈褓,登上了前往東方的船隻。艾絲黛拉心急如焚,立刻命人去追他們,卻無論如何也追不到那艘在迷霧中若隱若現的渡船。
就在這時,人們忽然發現,國王留下的嫡親血脈裏,竟隻剩艾絲黛拉一個人了。
按照法律,她要麼將王國拱手送給自己的丈夫,要麼自己成為國王。
曆史用鮮血講述了一個道理:王位繼承人必須盡快定奪下來,不然國家將動蕩不安。
艾絲黛拉卻堅決不願成為國王。
她認為女人生來有罪,舊教的教義寫得清清楚楚,如果不是女人受了蛇的誘惑,吞下了禁果,導致人類墮落;人類也許就不會被趕出伊甸園。女人若要償還原罪,就必須侍奉男人,為男人養育後代,怎麼能肖想男人的權力呢?
大臣們也認為她說得有理。誰知,在艾絲黛拉的帶領下,本來元氣大傷的帝國卻遽然燃起了一絲焰光。
首先是席卷大半個王國的麻風病被遏製住了,沒人知道艾絲黛拉對神官說了什麼,似乎隻是撫慰了幾句,神官卻堅稱麻風病能被遏製,都是艾絲黛拉的功勞。
然後,是她批閱公文時,周圍人親眼看見一支蠟燭掉到了她的身上,裙擺卻沒有燃燒起來,反而緩緩浮現出一頭威嚴的金色雙頭鷹——那是傳說中拜占庭女王的紋樣。
最後,是她第一次為重病之人吟誦《頌光經》,就借到了神力治愈了那名患者。
種種奇跡表明,艾絲黛拉是被神承認的女國王。
然而,民間卻不斷湧現詆毀女王的言論。
有人說,女王隻是看起來像天真的小女孩,實際上是一個凶殘狠毒的魔鬼,冷酷無情地毒殺了自己的父兄,怎麼能把王國交到這樣一個毒婦手上呢?
有人說,女人生來孱弱,女王更是他們見過的最孱弱的女人,如此孱弱的女人成為整個王國的領袖,比國家落入異教徒的手中還可怕。
隨著詆毀女王的言論越來越多,人們口中女王的形象也越來越荒誕。
兩個月後,甚至有人賭咒發誓,說在王宮當差的家人親眼看見女王用蝰蛇編織頭冠,用黑色的毒汁浸泡手套,用曼陀羅和蠑螈的毒血描繪嘴唇,凡是與她親近的男人,都變成了她後花園的一堆屍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