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雨欲來(1 / 2)

“天青色等煙雨,而我在等你,炊煙嫋嫋升起,隔江.......”

天色灰朦,小河流淌,野草肥長。

一個約莫十三四歲的少年,穿著青色粗衣布衫,隨意挽了個發髻,腳尖半穿著布鞋,坐在一塊大石頭上。

他雙手往後撐,翹著個二郎腿,一顛一顛的,嘴裏叼著根狗尾巴草,哼唱著小曲,樣子十分愜意悠閑。

不遠處有條小河,名叫小南河,蜿蜒曲折,流水潺潺,一路東流。

一頭大水牛正在河邊吃草,時不時的回頭看看坐在石頭上的少年,眼裏似乎存在著疑問,怎麼和村裏那些個男人哼的調調這麼不一樣,

它搖了搖頭,嘴裏嚼了幾下,低頭繼續吃草。

少年正唱著起勁,肩膀被人輕輕一拍,歌聲被打斷。

“小風哥,這首曲子聽著比之前的好聽多了,調子終於不那麼古怪了,以前唱的盡是些燙嘴的,聽都聽不真切,嘻嘻...”

聲音清脆,少年反過頭來一看,笑了笑,心想,你懂什麼,還有更燙嘴的。

“靜丫頭,怎麼有空跑我這來了,村長沒讓你去喂豬啊?”

“哼,豬我早就喂好了,我可不像你,就知道偷懶,放個牛放這麼久,你不也不看看天,都什麼時辰了,天都快暗了。看這天感覺要下雨了,所以爺爺讓我過來看看,該回家了。”

“唉呀唉呀,知道了知道了,小丫頭就是事多,牛吃的夠多了,走,回去。”

說完跳下大石頭,走到牛身邊,拽起牛繩往回牽,少女趕緊跟了上去,心裏嘀咕著:“我都快十二歲了,不小了,再過兩三年都可以嫁人了”

想到這裏,少女微微低下了頭,眼睛止不住偷偷瞟了一眼身前的少年,臉上微微泛紅,羞澀一笑。

少女梳著兩根羊角辮,衣著粗布麻衣,可能是因為經常幫人幹活的緣故,皮膚有些微黑,眼睛卻很明亮。

仲夏季節,她的額頭汗流不止。

回去路上,男孩不時的逗著少女,唱著古怪的旋律,笑聲不斷,隻有大水牛不時的叫上兩聲,以示抗議。

小路兩旁雜草生,天色朦朧雨欲來。

傍晚時分,兩人一牛來到村一處村莊,村口兩邊各立著一座界碑,上麵刻有“清風村”三字。

天空偶爾還會有幾縷陽光透過烏雲,照在兩座界碑上,可能是殘陽斜照,亦或是其他原因,石碑上的字,隱隱有瑩光流轉,看著絕非俗物。

村子不大,依山而建,山名近山,山勢連綿不絕。

村內農舍草屋約莫有十五六間,東西對座,依次排開,相隔十餘丈,兩排院後各有幾口水井。每個院舍大門幾步之外,皆植有不知名的樹,左右各一棵,粗細不一。

從遠處看,樹較普通,細看之下,每片樹葉的葉脈,都是由長短不一的細線交錯而成,常年常青,枝繁葉茂,亭亭如蓋。

村子更西邊是一片菜園,菜園子大小適中,可供村民日常生活所需,自給自足,此時還有三兩莊稼漢在此勞作。菜園的旁邊是一片小果林,種滿了各式各樣的果樹,有的已經結了果。

村北有座竹樓,共兩層,再往北大約兩裏,近山腳下有一湖,名近山湖。

竹樓一樓是村民納涼歇息的地方,有幾張木凳方桌,此時幾個男人端著碗閑聊,二樓則是村裏議事之地,房門緊閉,一年難開幾次門。

村長家在竹樓旁邊,村中央有個類似祭壇的東西,由四根粗大鐵柱圍繞著,鐵柱上麵嵌有一些不知名的古怪的符紋。

此時村內正炊煙嫋嫋,雞犬相聞,一片祥和。

村長叫魏方尋,在村裏說一不二,無人敢違背。此時魏方尋一襲灰袍站立在村口,雙手背後,瘦臉長須,遠看像個教書先生,看上去已年近五十,但卻是一頭青絲,沒有白發。

看到兩人回來後,他卻隻對著少女招了招手,轉頭對著村內喊了一聲:“那死小子回來了,劉邊樹,把你家牛牽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