絢麗多姿、異彩紛呈的西域民族風情(2 / 2)

民族服飾

新疆少數民族的傳統服飾色澤豔麗,五彩繽紛,種類繁多。

維吾爾族、哈薩克族等少數民族婦女愛穿色彩鮮豔的連衣裙,外套坎肩。維吾爾族、烏孜別克族連衣裙寬大,胸前多褶,而哈薩克族、柯爾克孜族連衣裙下端多皺褶,塔吉克族婦女喜歡在裙子上係圍裙。

維吾爾族、烏孜別克族等民族的男子多穿過膝、無領、對襟“袷袢”( 長袍 ),喜歡在腰間係一條腰帶。蒙古族、達斡爾族喜歡穿袍子,腰紮紅、黃、綠彩色緞帶。維吾爾族、哈薩克族、柯爾克孜族、塔吉克族等民族還非常喜歡在衣服的領口、胸前、袖口、肩、褲腳等處用各種彩線繡上精美的花卉花紋圖案,有時綴上彩珠和各色亮片等裝飾品。

戴帽幾乎是大多數少數民族的共同愛好,尤其喜歡戴花帽,但又隨民族與地區不同而互有差別,其中維吾爾族男女老少均戴四棱小花帽。

民族歌舞

新疆是著名的歌舞之鄉,各民族的民歌浩如煙海,世代流傳。如維吾爾族民歌《 新疆是個好地方 》《 阿拉木汗 》《 達阪城的姑娘 》《 半個月亮爬上來 》;哈薩克族民歌《 瑪依拉 》《 在那遙遠的地方 》;塔吉克族民歌《 花兒為什麼這樣紅 》;烏孜別克族民歌《 掀起你的蓋頭來 》等等。

新疆音樂以維吾爾族民間音樂最負盛名,傳統的音樂有木卡姆、庫夏克、埃提西希、賣達等。其中維吾爾古典樂曲《 十二木卡姆 》,由大乃格曼、達斯坦、麥西來甫等三大部分組成,集音樂、舞蹈、演唱、文學、生活習俗為一體,包括互不相同的36個曲調,要連續24小時方可演奏完畢。

維吾爾族民間樂器主要有都他爾、彈撥爾、揚琴、熱瓦甫、嗩呐、笛子、手鼓、薩巴依、納合拉、艾傑克、卡龍、薩他爾、達甫等。哈薩克族的民族樂器主要有冬不拉、闊布茲、斯不茲厄等。

娛樂活動

哈薩克族、維吾爾族、蒙古族、柯爾克孜族、錫伯族等少數民族喜愛“摔跤”;哈薩克族、蒙古族、柯爾克孜族、塔吉克族等民族喜愛的“叼羊”和“賽馬”;維吾爾族民間體育運動有“達瓦孜——高空走繩”;哈薩克族青年喜愛“姑娘追”;錫伯族、蒙古族、哈薩克族群眾擅長的“射箭”,蒙古族傳統節日盛會有“那達慕”等。

“麥西來甫”是維吾爾族最喜愛的由歌舞、各種民間娛樂和風俗習慣相結合的一種文化娛樂活動,以喀什地區麥蓋提縣一帶的“刀郎麥西來甫”最負盛名。

阿肯彈唱是深受哈薩克族群眾喜愛的一項群眾文化娛樂活動。阿肯是既能彈唱,又能即興做詩的民間歌手和詩人,阿肯除平日在生產、生活中即興彈唱外,還常常參加草原上舉行的阿肯彈唱會。

趕巴紮

“巴紮”係維吾爾語,意為集市、農貿市場,遍布新疆城鄉。在維吾爾人聚居地區,差不多每個鄉鎮、交通路口,都有巴紮。

經濟的發展,給古老的巴紮注入了新活力。今日的巴紮已成為繁榮城鄉市場、展示當地民族風俗和特產風味的重要場所。

來新疆的中外遊客也多喜愛到巴紮逛遊、購物,體會西域巴紮的風情。

宗教信仰

新疆作為古代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和樞紐,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多種宗教並存的地區。

現在新疆主要有伊斯蘭教、佛教( 包括藏傳佛教、漢傳佛教 )、道教、基督教、天主教、東正教等,薩滿教在一些民族中仍然有一定的影響。

其中伊斯蘭教是新疆信奉人數最多的宗教,共有10個少數民族,即維吾爾族、哈薩克族、回族、柯爾克孜族、塔吉克族、塔塔爾族、烏孜別克族、東鄉族、撒拉族和保安族,信教群眾占新疆總人口的58.3%。

蒙古族、錫伯族、達斡爾族等民族信仰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