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哈烏拉斯台鄉聯手江蘇常熟市武進區,給加哈烏拉斯台村新建了6000平方米的農牧民休閑廣場,這裏鮮花盛開,有健身場所、籃球場、涼亭、葡萄長廊等,是附近農牧民休閑娛樂的場所。
加哈烏拉斯台鄉2012年完成占地麵積148畝的加哈烏拉斯台村災後重建集中安置小區100戶住房及配套設置建設;分散式安居富民建設254戶;新建沼氣池25座、環衛廁所100座,安裝大型垃圾箱20個;在S315線兩旁種植花卉6萬株;修複、粉刷4公裏水毀圍牆。
徐海燕說,他們要徹底扭轉農村環境髒亂差的形象,加強鄉村環境綜合整治的同時,對S315沿線及胡吉台村至金龍水泥廠沿線亮化、美化、綠化加大投入力度,打造加哈烏拉斯台鄉新形象。
克令鄉——推進新農村建設,打造民俗風情牧家樂
克令鄉黨委書記沈麗玲性格爽朗,用她自己的話來說,像是風風火火闖九州的男孩子性格。
沈麗玲1977年出生在克令鄉,父母都是克令鄉人,這次回到生她養她的故土,她心裏憋著一股子勁兒,一定要把家鄉建設好。
沈麗玲感慨說,盡管她出生在這裏,對這裏的物產資源並不熟悉,也沒覺得有多好。離開家鄉到六朝古都南京讀書,繁華孤寂的都市,冷漠的人情,使她覺得還是家鄉好。回來後,才發現這裏的風景這樣秀美,老鄉是如此淳樸。
沈麗玲多才多藝,尼勒克縣的人都知道,她的歌唱得極好,絕對是專業水準。沈麗玲做過電視台記者、主持人,後來到種蜂場當場長,人送外號“蜂王”。
我們見沈書記麵有倦色,問她是否生病了。
她說淩晨四點多,天還是黑咕隆咚的,有人給打來電話說十幾戶村民的房屋被決堤的水渠衝垮了,屋裏滿是汙泥。沈麗玲馬上和鄉長巴哈提江·紮哈力帶領應急小組趕去處理。
沈麗玲說,基礎工作就是這樣,沒日沒夜,凡事都要衝在一線。她的手機24小時開著,不敢關機。
我們在克令鄉采訪時吃盡了苦頭,這裏到處都在修路,顛得我們頭昏腦漲。沈麗玲卻喜滋滋地說,克令鄉是連接尼勒克縣和鞏留縣的樞紐,你們別看現在修路帶來很多不便,如果路修好了,縣道、省道、國道全部貫通,形成一個環形帶,將會成為致富路、黃金路、夢想之路,給克令鄉帶來的好處難以估量。
沈麗玲給我們介紹了克令鄉的情況。
她說,克令蒙古語的意思是“淡藍色”,很有詩情畫意。克令鄉總麵積190.3萬畝,耕地麵積1.8萬畝,草場麵積142萬畝,現有人口3542戶13219人,居住著哈薩克族、漢族、回族、維吾爾族等民族,其中哈薩克族占到74%。2012年,克令鄉農牧業生產總值1.7629億元,較上年增長17%;農牧民人均純收入達到8795元,較上年增加1402元。
2012年,克令鄉不斷加快新農村建設進程,集中整治鄉容村貌,人居環境等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全年完成安居富民房457戶,新建克孜勒吐木斯克村52戶人畜全分離定居興牧小區一個、闊依塔斯村24戶牧民定居小區一個。完成克孜勒吐木斯克村30戶“牧家樂”定居興牧小區配套設施建設,新建沙拉尕什村1200平方米援疆辦公陣地一個,配套建設克令村和群吉村辦公陣地文化小廣場兩個。
投入資金237.5萬元,完成防滲渠8.5公裏,橋涵19座,農田路21公裏。落實資金210萬元,完成群吉村主街道鋪油600米,克孜勒吐木斯克村“牧家樂”定居興牧小區內鋪油3.5公裏,克令村13條巷道和克孜勒吐木斯克村安居富民小區5條巷道12公裏沙石鋪墊;投入210萬元,完成沿街圍牆統一新建7公裏,完成克令村、群吉村和克孜勒吐木斯克村3個村庭院改造127戶,完成沼氣建設54座。
為了讓我們對克孜勒吐木斯克村的“民俗風情牧家樂”有直觀深入的了解,沈書記帶我們參觀了這個高標準定居興牧小區。
這個小區離風光綺麗的濕地古楊風景區幾百米,寬敞氣派的哈薩克族風情接待廳,牧民自己打造的家具色彩豔麗,到處都是精美的哈薩克族刺繡和地毯,讓人不忍下足。
我們轉了一圈,嘖嘖讚歎,這要是放在古代,隻有王公貴族才住得上。
沈書記說,在定居興牧工程建設中,他們請來伊犁州設計院的專家,設計了這個獨具哈薩克族民族特色的小區,將民俗旅遊和牧家樂有機結合起來。小區共有30戶,每戶建設143平方米二層小樓一棟,35平方米氈房建築一座,100平方米高標準棚圈一座。小區2011年8月開工,2012年7月投入使用,總投資1200萬元( 項目資金255萬元,牧民自籌660萬元,其他資金285萬元 )。其中“哈薩克人家”村接待區已經營業,目前接待遊客3000人次。
這個小區按照“三有四化五配套”的標準,配套完善公共設施和美化工程。小區以休閑娛樂、餐飲、民族文化為主體的增收致富產業模式發展,加快了牧民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尼勒克鎮——提升牧民生活品質,美化居住環境
尼勒克縣的鄉鎮黨委書記及鄉長幾乎都是70後,他們這一代人已成長為基層幹部裏的中流砥柱。韓智強生於1976年,正好趕上“文革”結束。從縣委農辦調任尼勒克鎮黨委書記,韓智強覺得肩上擔子和責任感更重了。
韓智強說,2012年尼勒克鎮完成了上年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全年工農業總產值1.6887億元,同比增長17%;二、三產增長較快,二產較上年增長28%,三產增長49%;農牧民人均純收入達到9499元,較上年增加1554元。
尼勒克鎮交通便利,有地緣和區位優勢,以發展外向型農業為目標,調整優化農業結構,著力培育優勢產業,在畜牧業、設施農業、勞務經濟、庭院經濟、產業化經營等方麵都取得突破。尤其是二、三產業發展迅速,餐飲、交通運輸、汽車維修、個體加工等行業煥發勃勃生機,多渠道促進了農牧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