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東尼的臉上頓時一沉,鐵青的難看無比。
林孝智強忍心中笑意,跟他的助手示意要一些牛奶,倒進紅茶杯裏輕輕攪拌了起來。
他之所以認為自己能從唱片巨無霸--寶麗金的虎口奪食,成功收購UCT院線,完全是因為重生而來的他對於寶麗金現在的隱患十分了解。一如未來是多年後的大多數中國企業一樣,如今的寶麗金唱片也陷入了盲目擴張跟多元化經營的陷阱中。
自八十年代中期的那場橫掃全球的經濟危機之後,全球唱片市場開始衰退,寶麗金唱片利潤不僅停止了增長甚至出現下滑。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電影產業每年貢獻的利潤逐漸上漲,美國大片在歐洲縱橫掠奪,每年都能從歐洲掠奪數十億美元的巨額利潤。
美國人爽了,歐洲人不爽了。這一時期包括英法德等國在內的多個國家,都開始了不約而同的鼓勵跟扶持本國電影,雖然因為歐洲常年以來大量優秀藝人及導演的流失,效果暫未彰顯。
約莫在1990年前後,寶麗金公司高層也提出了一個幾年後坑慘了寶麗金的新經營戰略,他們先是成立了寶麗金國際電影公司,隨後又計劃在五年內投資4。27億英鎊巨資用於拍攝電影,大舉殺入電影市場。
這一跨行經營戰略曾讓後世不少分析人士認為寶麗金唱片當時高層的腦袋隻能用被門夾了來形容,先不說隔行如隔海、寶麗金根本就沒有拍攝電影的經驗。倘若其穩重一點,先少投資點錢拍幾部小成本慢慢積累點經驗,依托寶麗金的雄厚實力及影響力,未嚐不能扛起扶持歐洲本土電影的大旗。
再不濟,或者幹脆直接投資收購一家相對成熟的美國電影公司介入這一行業,也斷然不可能造就了曆史上一年最少虧兩億的悲壯傳奇,要知道那可是美刀不是日元。
“不怪寶麗金野心太大,隻能怪歐洲電影太坑爹!”
林孝智其實很清楚,這背後其實不能怪寶麗金野心太大。雖然寶麗金的經營策略是顯得太過於求成了一點,但現在的歐洲電影文藝氣氛太重,商業元素嚴重不足,尤其是寶麗金唱片重點投資的一些英國、德國、法國導演,讓他們拍攝文藝片是一流好手,拍商業電影簡直就跟後世共和國的那一幹五代導演一個鳥樣,隻能自娛自樂或者強嘴說什麼幾年內無人可以看懂,到最後連本著支持國產電影的才去買票觀影的本國觀眾去看過之後都要大罵自己得多傻才會一再支持這些個逗比。
而且,歐洲票房是美國大片最看中的海外市場,本土電影產業想要崛起,也要看看美國那些老牌電影巨頭們願不願意。你弄出一部不倫不類的商業片準備上映,好啊,我們同檔期擺出數部精彩的大卡司電影,看看觀眾選擇誰!
進軍電影產業的多元化經營失敗,導致寶麗金在最後的幾年裏年年虧損。再加上唱片行業隨著數碼產品的誕生開始越發不景氣,看看寶麗金的下場吧,這家自成立以後曾經稱霸世界唱片市場長達二十多年的巨無霸,最終於1998年被飛利浦出售給了加拿大西格拉姆集團,與環球影業下屬的那家環球唱片公司合並成為了一段悲壯的曆史。
據林孝智打聽到的消息顯示,寶麗金國際電影公司最近幾年來,在歐洲先後投資了多部電影,其中名氣最大的一部莫過於與美國電影公司合拍的《哥倫布傳》。這部電影總投資超過七千萬美元,再算上宣傳費用又是一筆開支,但總票房卻是個笑話,寶麗金國際電影公司為了它可謂虧到了姥姥家,更沒少遭受媒體的熱嘲冷諷。
林孝智這一句‘好心’提醒直指寶麗金的傷疤處,以至於安東尼臉色陰沉變換了好一陣才勉強壓下心中不快,傲慢地回答:“寶麗金實力雄厚,即使短暫遭遇挫折也不會影響到我們的經營戰略。倒是閣下,你們寰亞電影集團雖然這幾年在歐美時有斬獲,但卻要麵臨美國電影跟歐洲本土電影的競爭,日子也不好過!”
這是標準的死鴨子嘴硬了,林孝智自然聽得出來,但笑一笑他也沒有反駁,剛準備開出報價來呢,不想安東尼卻微頓片刻後複又開口,一張嘴就把他嚇了一跳。
“UCT我們是輕易不會出售的,但這並不影響我們兩家之間的合作。林先生或許不知道,董事會在批準我跟貴方接觸時,也讓我帶一句話來,我們寶麗金有意收購你們寰亞,林先生意下如何?”
得,自己一直惦記著人家兜裏的肉,沒想到也被人家給惦記上了。
林孝智聞言先是吃了一驚,但自己一想很快又安下了心來。
寶麗金有實力收購他的寰亞電影集團,這一點林孝智從不懷疑,但他的寰亞也不是什麼軟柿子,誰想吃下就能吃得下。
要統計寰亞的情況其實很容易,因為寰亞是一家上市公司,即使遠在香港但它的數據大多也是公布的,有心之人隻許稍稍打聽一下就能弄到手上。
自上市之後,經過了兩年多的發展,如今的寰亞電影集團已經遠非上市之初可比,赫然成為了香港股市的一頭巨無霸。
去年,仗著《刺客聯盟》於全球席卷了接近3。7億美元的票房,寰亞股價持續上漲多日,再加上的深圳影城已有部分建築建成可以投入使用,寰亞、亞視、永盛等不少電影電視公司的外景拍攝都開始轉向在深圳影城拍攝,以及寰亞SVCD的出現令電影多出了SVCD光盤這一新的盈利渠道三大利好影響,寰亞集團整體市值一度上衝突破三百億港幣。即使今年年初,港英政府與美國簽署協議後的再次跌破300億市值,但如今市值一直都在280-300億之間來回波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