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盟會時期的革命宣傳(2 / 3)

章炳麟、秋瑾等的光複主義,主張光複舊物,驅逐滿人。章炳麟間亦談民權及土地問題,但最重光複主義,他說:“吾所謂革命者非革命也,曰光複也,光複中國之種族也,光複中國之州郡也,光複中國之政權也。”章閑於掌故,以滿族為異族,滿族入主中國,中國即為亡國;排滿乃是因為滿人“覆我國家、攘我主權”。章所提倡的是種族主義,他認為滿族既代漢族而有國家,漢族即當起而複仇,排除滿人。秋瑾的想法,與章炳麟相似,她在手撰的《光複軍軍製頒論文》中說:“今時勢阽危,確見有其不容己者,於是大舉報複,先以雪我二百餘年滿族奴隸之恥,複以啟我二兆方裏天府之新帝國,……幸叨黃帝祖宗之靈,得以光複舊物,與眾更始,是我漢族共表同情者也。”她在另一篇未完稿的宣傳文件中亦說:“如真革命黨,惟以報祖宗之仇,光複祖宗的土地,為自己漢人造幸福。”

所謂光複、複仇,即狹義之排滿、光複主義。章炳麟在1899年提倡排滿之始,即抱光複主義,在同盟會時代,亦假《民報》宣傳此主義。秋瑾似乎沒有借用報刊宣傳光複主義,她的革命主張,主要見於組織光複軍時的一些宣傳文件。因為以“排滿”為主義簡明易曉,清季宣傳革命的刊物大都隻宣傳排滿,如《洞庭波》一號所載之《仇滿橫議》、《中興日報》所載之《急逐滿虜為今日救亡之無二法門》和《種族革命之必要》等文,均發揮此義。

吳敬恒、劉師培等所提倡的無政府主義,為當時社會主義中的激烈派,鼓吹的機關為巴黎的《新世紀》和東京《天義》報。《天義》報創刊於1907年6月1日,主持人為劉師培之妻何震,以宣揚無政府共產主義為宗旨,劉師培為該報主要撰稿人。當時有人認為:中國隻當講種族革命,不當講無政府主義;劉以無政府主義並不妨害種族革命之進行,因為無政府主義者的目的也在推翻滿清政府。惟無政府主義者認為:滿清政府必須推翻的原因,並非因為滿人是異族,乃是因為他們是特權階級。

《新世紀》創刊於1907年6月22日,與《天義》報宗旨相似,主要撰稿人有李煜瀛、褚民誼、吳敬恒。李翻譯有關無政府主義之著作甚多,褚著文闡揚無政府革命之原理,吳以較平易之文從事革命宣傳。褚民誼曾著文攻擊《民報》所闡述的革命原則,以為民族主義和民權主義皆屬自私,民族主義在反滿和排外以追求漢族利益;民權主義有如西方的民主,隻為富人爭權利;至於民生主義,亦未若無政府主義可以進世界於大同。

作為同盟會時代革命主義的三民主義、光複主義和無政府主義有共通之處:三者都主張排除滿人的政權。光複主義止於把滿人的政權排除,無政府主義主張把滿人的政權排除以後,不建立政府,而代以企業組合。三民主義主張把滿人的政權排除以後,建立共和國體,並通過國家的力量,實行平均地權,消除經濟的不平等。

三、宣傳媒介

宣傳的媒介,即大眾傳播(Mass unication)的媒介。今日大眾傳播的媒介有口語、報刊、書冊、宣傳文件、電影、廣播、電視等種,在同盟會時代,宣傳媒介如有口語、報刊、書冊、宣傳文件等種。口語作為宣傳的媒介最為簡便,可以透過談話、講演和戲劇的方式。講演如1906年12月2日,孫逸仙在東京《民報》周年紀念會上,講演《三民主義與中國民族之前途》,與會者據說有六七千人。談話如1911年12月21日,孫逸仙抵香港,胡漢民等往迎於舟次,時南北議和正在進行,孫告胡雲:如能以和平收革命之功,即不必用兵。戲劇如程子儀等於1905年在廣州組采南歌戲班,公演《黃帝征蚩尤》、《文天祥殉國》;陳鐵軍等於1908年在香港組振天聲劇團,公演《博浪沙擊秦》、《剃頭痛》;陳少白等於1911年在香港組振天聲白話劇社,公演《自由花》、《賭世界》等。

報刊、書冊、宣傳文件等屬於文字的宣傳。報刊指報紙和期刊(雜誌)。宣傳革命的報刊,創刊於同盟會時代者,據初步統計,得93種。依創刊年代分,1905年6種,1906年15種,1907年18種,1908年12種,1909年9種,1910年17種,1911年16種。依出版地點分:南部地方22種,中部地方17種,北部地區5種,東北地方2種,南洋18種,日本17種,美洲8種,澳洲12種,歐洲1種。南部地方因為有香港,中部地方因為有上海租界,革命報刊特多,為國民革命宣傳的重地;日本因多留學生,南洋因多華僑,革命報刊亦多,為國外革命宣傳的中心。

書冊包括書籍和小冊,出版於同盟會時代的革命書冊,約分為兩類:其一為革命黨人所寫,用於宣傳者,其二為報道革命史跡,以滿足一般人之好奇心者。此類書冊,據初步統計,得39種,計出版於1905年者2種,1906年者10種,1907年者9種,1908年者9種,1909年者3種,1910年者4種,1911年者2種。出版地可知者,上海10種,東京8種,漢口、巴黎各3種,香港、新加坡各2種,仰光、檀香山各1種。就革命畫冊出版地看革命氣勢,上海、東京仍為軸心地區。

宣傳文件主要隨武裝起事而散發,以《革命方略》為主。同盟會製定革命方略,始於1906年,其後屢加修訂,主要有軍政府宣言、軍政府與各國民軍之關係條件、軍隊之編製、將官之等級、軍餉、戰士賞恤、軍律、略地規則、因糧規則、招軍章程、招降清朝兵勇條件、安民布告、對外宣言、招降滿洲將士布告、掃除滿洲租稅厘捐布告等15種。此15種革命方略,部分曾用於潮州黃岡、惠州七女湖、欽廉、鎮南關、河口、黃花崗等役,對1911年的革命亦略具約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