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將手中的工具放下,陷入了思考。
如果說,這東西外麵包裹的是煤炭層,那它出現在塔中的石堆裏就更不應該了。我們知道,煤炭層的形成至少要經過要經過上億年的時間,而且要經過高溫高壓等一係列複雜的物理化學變化,塔中無論是地表還是牆麵,都無法滿足煤炭層形成的條件。
我在塔中撿回來的這東西外包裹的煤炭顯然是被人後包裹上去的,我推測外麵的煤炭泥應該是用來防濕防潮的。既然是用來防濕防潮,我們又可以得到三點推論:第一,這裏麵的東西怕濕怕潮;第二,這東西來自地麵以下潮濕的地方。第三,做這種事情的人是想保護裏麵的東西。
煤炭層的問題我心裏大概有數了,但是,既然上麵推測,它是來自地下,那為什麼又會出現在塔中的亂石堆裏呢?顯然,我下午在塔裏推測得出的結論是錯誤的。
這東西根本不是隨著亂石飛出來的,更不能隨著人頭在石像的肚子裏出來。
我思來想去,就隻有一個可能了,這東西是有人趁亂放進去的!他故意讓我們發現,又有什麼目的?
不過這種說法也有些牽強,塔內一共就我們三個人,如果有其他人進來,就算我沒發現,大餅那機靈勁兒,大餅不可能沒發現啊!難道真的有人會什麼絕世武功,能做到來無影去無蹤?而且,他又怎麼確定我們一定會發現這東西,即使我們發現了,如果我們沒有強大的好奇心,沒有去拿,他的計劃不也就失敗了麼?難道他就是我們身邊的人,還非常了解我們?
越想越煩,我拿起了手邊的水杯,喝了一些水。
不管了,管這東西是哪裏來的幹嘛,既然它現在在我手上,那不開白不開,給它打開看看裏麵到底有啥幺蛾子。
說幹就幹。我拿小刀慢慢把外麵的煤炭泥一點一點刮開。刮的差不多的時候,這東西也逐漸露出了一個大致的輪廓。那是一個長方形,方方正正的盒子。為了不破壞這盒子,上麵剩下煤炭泥的清理花費了我很大的力氣。我先拿出一個軟毛小牙刷,然後又拿了家裏澆花用的噴壺。我先噴了一些水,將煤炭泥軟化,然後拿著軟毛牙刷慢慢往下刷那些泥。
過了四十多分鍾,我終於將它全部清理完成了。
呈現在我眼前的,是一個長二十厘米,寬二十厘米,高十五厘米的長方形金盒子。那金盒子,還閃閃發亮。
仔細端詳這個盒子,其外麵是鏤空設計。盒子正麵,鏤空雕花的部分應該是雕刻了一隻大鳥,做法細膩,鳥的羽毛根根分明,鳥的頭部高高揚起,嘴部張開,像是在叫;兩隻大爪子有力的騰空而起如捕捉獵物之勢,兩個大翅膀如鷹一樣最大伸展,身後的尾巴拖得長長的。這鳥雕刻的十分漂亮,活靈活現,就像是下一秒就會從盒子上飛出來一樣。
“哇塞”我不禁在心裏感歎了一聲。到底是誰能夠製造出如此美麗精致的東西!而且是在這麼小的盒子上!
再反過來一看,這盒子的另一麵居然也是這種大鳥;與盒子正麵是一樣的設計。
剛剛清理的時候,眼睛距離盒子太近,又清理的太投入,沒能看清這盒子外圍的樣子。如今清理完,拿起來一看,這設計著實讓我眼前一亮,我甚至想找到這位巧匠,請教他到底是怎麼製作出來這盒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