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鍥而不舍(1 / 2)

得知龐勳等從嶽陽奪船順江而下時,張敬思正摟著嶽州刺史進獻一名俏麗的美姬酣睡。雖說宦官是一個不那麼完整的男人,但在本朝,一個宦官,尤其是六品以上的宦官,要是沒有一個三妻四妾,那還真有些說不過去。場麵上,風氣如此,張敬思也未能免俗。據典籍記載,內監娶妻,是有傳統可溯。南朝劉宋時期的史家範曄編撰《後漢書·劉瑜傳》有雲:“常侍黃門亦廣妻娶。”

“晦氣,”張敬思摸了摸美姬的臉,“你且自歇息,咱家去去便來……”

相傳玄宗時刀筆吏呂玄晤子女,頗有姿色,高力士娶之為婦。肅宗時與高力士一同貶謫巫州,躬行婦道,有逾常禮。這個掌故在中官中那可是傳為佳話的,這些高力士的後輩常常“徒有羨魚情”而不逮,不免扼腕歎息。

在本朝,中官娶良家子為妻,那是稀鬆平常之事。張思敬雖然已經有一個正室,五房小老婆,但像這樣可心的人兒,還是故相弘農楊收家的女子,張思敬非常中意,打算一路帶著返回長安。

高宗朝薛元超宰相,晚年自稱一生中有三大遺憾,其中之一就是沒能娶上“五姓女”(即出身於王、盧、崔、李、鄭五大名門望族的女人)。元氏家族雖不屬於“五姓”,但也曾是北魏士族中的“首姓”。同是宦官的李輔國可不是就由皇帝做媒,娶到一位出身元氏的大家閨秀嗎?那是相當地心滿意足了。弘農楊氏也是前隋的“首姓”,能娶到這樣一位世家美眷,張敬思有些如沐春風。本打算千秋節大宴賓客,給個名分,列位正妻,順帶收些賀禮。這年頭混官場的王公貴戚,大小內監都是如此斂財的。目下龐勳溜了,實在可恨至極!

不知怎的,張敬思一邊走,一邊倒想起在內侍省掖庭局內教坊讀書那陣子看過睿宗皇帝時的《文明判集》中載一個案例,中人繆賢,娶了女子為妻,其名阿毛。三年後,阿毛誕下一個男丁。繆賢固然知曉那斷然非己出,但隱忍了。之後,繆賢的鄰人宋玉找上門來,說那男丁是其與阿毛私通而生,要求將其帶回認祖歸宗,阿毛抵死不承認與宋玉有奸情。雙方相持不下,隻好訴諸公堂。

《文明判集》給出的判決意見是:“賢既身為宦者,理絕陰陽。妻誕男,明非己胤……宋玉承奸是實,毛亦奸狀分明。奸罪並從原赦,生子理須歸父。兒還宋玉,婦歸繆賢。毛宋往來,即宜斷絕。”

想到繆賢的過往,張敬思居然有些兔死狐悲的況味泛上心頭。

“高公公,有勞閣下回長安複命,多多拜上軍容大人,咱家這就去追龐勳!”張敬思拱手道。

“張公公這是說哪裏話來?你我同銜聖命,理應共進退,回京複命是所本分,”高晶道,“張公公鍥而不舍,躬身國事,實在是吾輩楷模。在下定當據實上奏。”

好你個高晶!連虛與委蛇都懶得做,直接一上來就明哲保身,撇清關係。張敬思心道,一幅事不關己的嘴臉,還真是可憎,不落井下石就不錯了,哼!

張思敬帶著新收的美姬,二十個扈從,乘著一艘官船,沿江而下。

這趟差事辦的好窩心,張思敬隻怪自己位卑言輕,左右隻是受人驅使。尤其是高晶的拈輕怕重,推卸責任,甚至不帶絲毫尊敬的言行,深深刺痛了他。哪年才得建衙開府,位列公侯,方能吾心暢快。

猜測龐勳會在瓜洲渡靠岸,張敬思催促順風張帆,全速前進。

“公公,按律,這船隻能每天行舟一百裏。”一名扈從道,“舊製……水行之程;舟之重者,溯河日三十裏,江四十裏,餘水四十五裏;空舟溯河四十裏,江五十裏,餘水六十裏。順流之舟,即輕重同製:河日一百五十裏,江一百裏,餘水七十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