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相知(2 / 3)

童晏一般說完話之後都會有一個習慣性的動作,轉過頭看向別人、眨眨眼睛。這表示她的話說完了,她在詢問別人的意思。所以大多這個時候,爺爺都會在看見孫女兒住了口看向他之後很殷勤的點點頭,笑的滿臉褶子。至少看起來是很認真的聽了,並且發表了自己的想法。盡管他不知道孫女兒到底說了些什麼,而又是什麼事情讓孫女兒那麼眉飛色舞。可那不重要,童爺爺知道點頭總是沒錯兒的。

所以爺爺是這個家裏除卻爸爸以外唯一能把童晏的話聽下去的。雖然聽不進去。而比起這個時候基本上都會在廚房忙活的奶奶和媽媽,爺爺真的清閑許多。自然也難怪,忙著做事還來不及的奶奶和媽媽,又怎麼會有耐心去聽一個孩子的閑話兒?童爸爸這樣跟童晏說過,童晏也表示很理解。她很清楚。

而同樣,一般這個時候童晏也都會很高興。像完成一個特殊的任務一樣,天南地北的一通翻騰;因此總結看來,童家有童爸爸和童晏兩個話嘮,我想這並不安靜。

隻是最近,童晏在麵對爸爸和爺爺時,話題漸漸變得固定了起來,她很輕易的在爸爸問她今天學校發生什麼的時候撇開平時吃飯、玩耍之類的話題,然後繞到路晉的身上。她覺得路晉這個人兒比那些都要有意思很多。

“爸爸,我今天跟路晉說,我媽媽會做包子、餃子、餛飩、麵條。他說他媽媽不會。真可惜。你知道嗎爸爸,他真的很不愛說話,而且他是個很奇怪的人。然後邀請他,我告訴他,既然你媽媽不會,你可以到我們家裏來,我可以讓我媽媽做給你吃。可他就又不說話了。爸爸你說,是因為我的媽媽會、他的媽媽不會,所以他不高興了嗎?”

的確,看起來,坐在爸爸腿上的童晏此時此刻說起話來興奮的模樣兒,讓童晏看起來真的是在說一個比起平時要有意思很多的話題。

“好像是,這很可惜,那麼晏晏你真的可以邀請他來我們家裏玩,我們可以讓你的媽媽給他做包子、餃子、餛飩、麵條。你也可以再問問他喜歡吃什麼,說不定你媽媽也會做。要知道你媽媽的廚藝很不錯。你說好不好?”爸爸笑了,點了點頭。聽到這樣的話題,童爸爸跟童晏一樣興奮。他很喜歡童晏把自己玩的好的小朋友叫到家裏。這很有意思。

爸爸習慣性的把著童晏抱到自己的腿上抖著雙腿,他有足夠的力氣。而在這個時候,童晏被童媽媽養得肉肉的小臉在爸爸的動作之下幾乎有些搖搖欲墜。有時候奶奶會忍不住說童晏圓的像個球。其實奶奶的形容詞很是平乏,隻是能作出這樣的形容,童奶奶還是很高興的。而作為童晏,紅撲撲的臉蛋頓時就也跟著鼓成了個球兒,童晏很討厭別人說她的臉大,即便她現在還小。

“當然好了。隻要他嚐過媽媽的手藝,這樣他就會相信我說的是真的。爸爸,你說到時候讓媽媽把這些都做給路晉吃,好嗎?我覺得,他會很高興的。”童晏樂的眼睛彎成了一個弧,不自覺的在這個時候聲音提高了八個調。

所以,童晏的這句話就在童爸爸還沒來得及捂住童晏小嘴兒的時候被童媽媽聽了個正著。

“童越成你別帶著你閨女作怪,你覺得你閨女還不夠鬧騰,你也還嫌我每天上班做飯得不夠忙,專給我找點事兒做是吧?做不到的事情就別隨便答應你閨女,萬一沒辦成你又不是不知道童晏。到時候誰管你。”童媽媽從廚房裏探出頭來,身上穿著圍裙、手中還拿著鍋鏟,絲毫不顧及此時此刻的模樣兒。整張臉都糾在了一起。聲音有些刺耳。

童媽媽在家裏總是扮演著這樣的角色。而童媽媽隻有生氣的時候才會直接連名帶姓的開口叫童爸爸的名字——童越成。顯然,在童媽媽看來,童晏做錯的大多數事情都是童爸爸帶的。就算不是,也至少跟童爸爸有很大的關係。

“媽媽最近火氣可真大。”童晏回過頭看向已然縮回腦袋去的媽媽,有些低落。早已沒了剛剛的興奮。

“可不是,你媽媽真的很討厭別人讓她做事。特別是她每天規定範圍以外的事情。她覺得她已經夠累的了。晏晏,咱們要求不能太高了。你媽媽的確很辛苦。所以寶貝兒,這件事情我們以後再說吧。等你媽媽心情好了之後。你要相信,她也很樂意去做這件事情。畢竟那是你的朋友。”童爸爸顯然也很無奈,他衝童晏搖了搖頭。他極力的在安慰童晏。到底這的確不是他的管轄範圍。

童爸爸表示理解童媽媽的火氣,他很認真的告訴童晏,讓童晏也理解媽媽的辛苦。

“好吧,那隻能以後再說了。”童晏失望的垂了腦袋,鼓圓了一張小臉,看向廚房的位置。此時此刻的童晏顯然本能的把這種不高興歸功於媽媽。她覺得是因為媽媽,自己現在才不能邀請路晉來自己的家裏玩。

就像童奶奶經常說的,在一個家裏頭,作為爸爸媽媽,總有一個唱黑臉,一個唱白臉的。雖然說童媽媽還沒有到黑臉的地步,童家對於年紀還小的童晏也沒有那麼多的管束,隻是童媽媽跟童爸爸的相比之下,作為童媽媽來說,儼然已經成了童晏眼中的黑臉。至於童爸爸,自然也就是那個白臉。

經常會有人問童晏:喜歡爸爸還是媽媽,大多,童晏都會很聰明的揚了聲兒告訴他們都喜歡。這是個很難回答的問題。其實基本上,童晏有事兒的時候都會去找爸爸。這是一種依賴,習慣性的。因為童晏知道好脾氣的童爸爸對於她的要求基本上都是會滿足。顯然,童爸爸不會讓童晏失望。童爸爸也總是會很自然的誇口同意童晏的大多數要求。

“好、可以、沒問題。”

類似於這樣的回答,似乎都已經成為了童爸爸在對童晏提出要求的口頭禪。以至於現在童晏的口頭禪也是這幾個字兒。他不會想到自己是否能做。童爸爸會覺得先答應下來再說,至少童晏不會再鬧著在他耳邊繼續念叨。隻是如果之後,在童爸爸之後做不到、或者沒有辦法做到的時候,麵對童晏的不高興,也就大多是童爸爸把童媽媽搬出來作黑臉的時候到了。童媽媽很配合。如此情況占了大多數。

而作為童晏這樣的孩子,她在選擇的時候隻會直接去看這些問題的表麵,她記得的不會是爸爸答應她的事情沒有做什麼,而是媽媽又因為什麼事情衝她生氣了,抑或是拒絕的那個人是媽媽。而且在這個家裏,相對來說童媽媽跟童晏在一起的時間要更多一些。不是說遠的香近的臭嗎?言下之意,便是如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