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最初的相遇01
1-1最初的相遇01
秦頌之剛來宋史研究中心報到的時候,她的導師孟廣坤正忙著一個海外宋史研究的研討會,常常兩三個禮拜不露一麵,於是為人師者“傳道授業解惑”的事情就交給了手底下幾個能幹的博士生。也是在那時,秦頌之對林書琛的態度開始改觀。
當然,這也是有前因的。
A大是本市最好的綜合性大學,經濟學類專業基本全是A+級別,尤其是金融工程——近幾年A市的大熱門。不過秦頌之向來對數據和公式不感冒,果斷地在本科報專業的時候填了包括新聞學、廣告學、曆史學、漢語言文學在內的四個平行誌願。用她的話說,就算運氣不佳地報了一個大冷門,也不用天天為掛科擔憂。
大學麼,理應有個大學的樣子。
結果,她運氣確實不佳,被年度最冷的曆史學取上了。
作為家裏的二把手,秦爸爸特意買了一本《中國曆史知多少》送她作入門,可惜四載光陰悠悠而去,這本書被夾在櫃角落了幾層的灰也沒見她翻開看過。
雲嘉就曾十分不解地問她:“你是600多分進來的誒,幹嘛跟我們500多分的人搶專業,說說你居心何在?”
應該是個人都能區分出601與599差別並不大,她歎息一聲,還是說:“因為孟教授威名遠播,我們B市的人都以為A大最好的專業是曆史學。”
其實孟廣坤的確算得上曆史研究領域的泰鬥,而且早在十幾年前便有機會去北京發展,可是這麼好的機會,孟教授竟然拒絕了。
對於曆史學院不懂這段“曆史”的小學妹們,渣狼學長都會用一首膾炙人口的歌曲來解答這個問題。
“——因為愛情,怎麼會有滄桑。”
也是在後來,秦頌之才知道院裏最負名望的孟教授娶了小自己近20歲的學生林嵐,為了鞏固林嵐在A大的地位而不得不常駐於此。
“原來林教授是孟教授的老婆啊,那林書琛不就是孟教授的侄子?”
問這句話的自然不是秦頌之,因為她那時尚不知道林書琛與林嵐的關係,何談聯係到孟教授了。而雲嘉早與班裏人混得自來熟,便代為解答說:“這貓膩我早就看出來了,教授掛名,敢叫碩士生來帶課,這林師兄能簡單麼?”
沒錯,秦頌之讀本科的時候,林書琛還是碩士生,可即便是一個碩士生助教,也儼然掌握著同門師弟師妹的生殺大權。
這不是,大三的第一學期伊始,秦頌之就怒氣衝衝地找上了門。因為她的曆史文選竟然掛了,不僅掛了,而且掛得很難看——隻有28分。
當時的林書琛正在剛剛成立的宋史研究中心看文獻,偌大的辦公室隻有他一個人。
秦頌之站在門口沉澱了好一會兒,才敲開了辦公室的門。
“請進。”
林書琛埋首案前,並沒有抬頭。
中午的陽光有些熾熱,透過窗子灑進來,將他一頭黑發染成金黃。
秦頌之有一瞬間的失神,覺得這樣安靜的他與在教室中神采飛揚的他判若兩人。她怔了一怔,然後走進辦公室。
“林老師,我對我的成績有點疑問,所以來找您商量一下。”她語帶恭順,單刀直入。
林書琛這才抬起頭來,一雙漆黑的眼睛望向她。
“你是說曆史文選?”他沉默了一下,又說,“我沒有看見你的論文。”
秦頌之馬上就炸毛了:“怎麼可能,我在圖書館翻了一周的文獻,洋洋灑灑地寫了幾千字,怎麼可能沒有呢!”
事實上,林書琛沒多少閑工夫同她對峙,但身為助教,他有責任替學生解答成績上的疑問。所以他幹脆起身,走至書櫃旁將一整遝的論文抱出來放到辦公桌上,對她說:“論文都在這裏,你自己來找吧。如果能找到,我會幫你改成績;如果沒有,我隻能當你沒有完成考試。”
秦頌之咬了咬唇,走過去自行翻找。
她寫了,也交了,自己清清楚楚做過的事情,怎麼可能出錯呢?
紙張嘩啦地響著,一頁接著一頁地翻過去,是不同的字體,不同的人名:鄧玉潔……馬霜……王麗麗……郭微……雲嘉……每一頁都有紅筆批注的分數,大多是90分左右,給的並不低。可是每多翻走一頁,她都會心裏更加忐忑幾分。
終於——
在翻了一大半之後,她找到了自己的論文。
“我找到了,林老師!”
她將論文抽出來,下了股蠻力將其按在林書琛的桌前。
等待她的是好一會兒的沉默,然後,沉默突然變成了一聲嗤笑。
是的,嗤笑,秦頌之從沒想過這個書生氣的男人也會嗤笑別人,可恐怖的不是他嗤笑誰,而在於他嗤笑過後的那句話。
他說:“秦頌之是麼,你看看你交的是什麼。”
秦頌之身體一顫,緊接著目光投過去,看到學科一欄寫著——《米蘭昆德拉作品賞析》——那是她選修課的論文,並且還是初稿,廢掉的那一稿啊!
一聲幹雷劈過,頓時將她石化。
1-2最初的相遇02
秦頌之悲劇地重修了,然後喜劇地以“兩朝元老”的身份拿到了曆史文選的最高分。
可心裏那股忿忿之氣,卻久未平息。
興許是為了安慰她受傷的心靈,新學期開始,林書琛便被派遣到了北京的一家史學機構專門研究宋代經濟史。據說這也是孟教授這幾年著力研究的課題。
話說回來,本科四年畢業,院裏不少人跨專業考研,有踏實努力的,考上了熱門專業的名校,一時間傳為美談。雲嘉自認為在學校呆膩了,於是早早畢業找了份工作,日子悠然樂得;可憐了秦頌之,沒有前途沒有後門,叫她回B市啃老,她一百個不願,於是收拾收拾心情,選擇本專業考研,然後畢業回鄉做老師——其實也不錯。
雲嘉不以為意,建議她也去跨專業考。
“為什麼啊?”她拿筆頭支著腦袋,一手握著電話,隨口問。
“你忘了給你掛科的林書琛,他是孟教授的侄子,你要是想跟著孟教授,就得堤防點。”雲嘉“哼”了一聲,“我這叫防微杜漸,你懂吧。”
“林書琛……”秦頌之輕輕念出這個名字,腦海裏是他那日埋頭工作的樣子。
她想了想,說:“你就別瞎想了。後來我重修還是最高分呢,不影響孟教授對我的看法。再有,現在史學院屢創新高,保不準幾年之內就成熱門了呢。”
“呸!”雲嘉言簡意賅,以表不屑。
而這段考研歲月,留給她的不僅是回憶,更多的是對未來的向往。
當她真的成了孟教授的門生,駐進了宋史研究中心,才發現有很多想法不似當初那樣簡單。譬如,誌趣;再譬如,一些無可避免的交往。
林書琛完成課題回到A大,已經是在孟廣坤手底下讀博的第三年。
孟廣坤臨走的時候便囑咐說:“書琛,你帶過小秦的課,我不在的這陣子,你就繼續帶她好了。”又對秦頌之說,“曆史研究不像搞物理化學,沒什麼累活,但是絕不能吝嗇動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