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泱泱大國,幅員遼闊,山景不勝枚舉,其中總會有一些奇景怪地,在那裏也總伴著一些奇人異事。
棋山因其地貌而得,不全統計,在這不足三平方公裏的地域中,有超過二座山包在這裏錯亂分著,就如同一張棋盤上密著高矮不同的棋子。
其實還有好事者給這裏起過一個貼切的字--墳山,概是因為這裏的山大部分是十米的小土包,最高的山峰也不過三四米,從高處俯瞰,宛如亂墳崗裏的一個個墳頭。當然,本地人是不會承認這個晦氣字的,但是附地域的人們依然經用墳山這兩個字來戲謔稱呼此地。
棋山在曆史上就一直很窮,其原因還是和它的地理地貌有關。這裏的山包很少能看到石頭,地表麵全部是一種粘性很的土質組成。在那靠天吃飯,憑地命的年代,這裏可以說寸草不生,到處是一片荒涼。逢雨季的時候,棋山軟的像一塊橡皮泥,到了幹旱的時候,棋山又硬的就是一塊鐵石板,雨水涔不到地下,植物紮不下,務農在這裏是很痛苦的事情。
年來,棋山漸漸演變成了一個讓人談之色變的詛咒之地。傳言有風水大師堪輿過此地,斷言曾有大能在此下了驚天陣局來鎮壓邪祟。還有傳言,棋山曾有人犯下滔天大禍,惹怒天帝,降下無盡苦難以懲戒後人。人們在遇到不能理解的事物的時候,往往會歸咎於虛幻的神怪,以慰藉自己無法反抗的怯懦之心。
隨著時代發展,學術來發達,人們認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因為棋山獨的地理環境,吸引了無數地質專家來此考察,最後得出結論,此地是個優質的天然石膏礦場,和神怪扯不上何的關係。
當地人很少明白麼石灰石膏的由來,也很少明白麼酸堿地質的原理,隻是覺得某一天之後無數的外地人蜂擁來此投資建廠。工業發展蔚然成風,窮了幾年的棋山這突然變成了香餑餑,棋山變得熱鬧起來,變得富有起來。
從幾年開始,無數陌生的鋼鐵巨獸和操各地口音的外地人,給貧窮封閉的棋山帶來了太多的新奇和變。當地人眼中的爛泥,運到工廠中變成了金白銀;荒蕪的窮山惡水,成了人寸土必爭的生財寶地;而憨厚樸實的本地人表現的或是害怕,或是迷茫,或是抵觸,或是恍然大悟,反正平靜的棋山慢慢變得不是那麼單純了。
我國工業發展前好像老毛子的傳染,一切都是粗的。沒有麼可續發展的概念,沒有麼前人種樹後人乘涼的高尚道德。棋山經過十幾年毫無計劃和節製的開後,猶如一隻怪獸拙劣屠夫暴力扒皮抽髓,到處是溝壑縱橫,坑窪狼藉。而享盛宴的外地人,擦擦嘴角的漬,滿意的離開去尋找下一隻獵物,留下的隻有滿目瘡痍的廢棄場地。
又過了幾年,棋山人遲鈍的反應過來,自己可能又要拋棄了。這裏恢了沉寂,轟鳴喧囂的車輛機慢慢來少,代的是破敗的廠房和鏽跡斑斑的鐵皮;出手闊綽的客老板慢慢來少,變多的是當地人臉上的疑惑和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