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京雜記》

【注釋】

①司馬相如:字長卿,成都人,西漢著名辭賦家。卓文君:臨邛縣富豪卓王孫的女兒,年輕時守寡,後與司馬相如私奔。

②鷫(sù)鸘(shuāng)裘:川鷫鸘羽毛織的成衣。鷫鸘,形似雁的綠色水鳥。貰(shì)酒:用物作抵押,換酒來喝。

③犢鼻褌(kūn):齊膝的短褲。

④放誕風流:指言行不拘禮法。

⑤越禮:指卓文君與司馬相如私奔。

⑥消渴疾:中醫學病名,包括糖尿病、尿崩症等。

⑦誄:與祭文性質相近,是哀悼死者的一種文體。

【譯文】

司馬相如與卓文君私奔,剛回到成都時,因生活貧困而憂愁。相如把穿的鷫鸘裘拿到買賣人陽昌處抵押,換酒來喝,與文君窮中作樂。過了不久,文君抱著脖子哭泣著說:“我平生富足,沒想到如今竟淪落到用所穿的皮衣換酒喝的地步!”兩人就一起商量定計,在成都街上開小鋪賣酒。相如親自穿著短褲衩洗刷器皿,故意借此來羞辱卓王孫。卓王孫果然以此為憂,感到丟臉,於是給了文君很多財物,文君才又成為富有的人。

卓文君容顏姣好。她眉樣美好,如望遠山;臉上白裏透紅,就像盛開的荷花;肌膚柔嫩細膩,好像凝脂一樣。她十七歲時死了丈夫,為人不拘禮法,因傾慕司馬相如的才華,未經父母允許,就私自投奔了他。

司馬相如一向就有消渴疾的毛病,等到回到成都,因為愛悅、貪戀文君的美色,而使舊病複發,於是他寫了《美人賦》,借以譏刺自己的貪色,但最終還是不能控製住自己,終於因老毛病而死。相如去世後,文君寫下誄文來哀悼他。那篇誄文一直流傳於世。

【品讀】

據傳,卓文君善鼓琴,喪夫後家居。後司馬相如在卓家赴宴,用琴曲挑逗文君,文君在夜間私自逃奔相如,同歸成都,當壚賣酒。這個故事浪漫傳奇,流行民間,舊小說、戲曲曾取為題材。

智隔卅裏

裴啟(晉)

楊修字德祖①,魏初弘農華陰人也。為曹操主簿。曹公至江南②,讀《曹娥碑文》,背上別有八字,其辭雲:“黃絹幼婦外孫蒜臼”。曹公見之不解,而請德祖:“卿知之不?”德祖曰:“知之。”曹公曰:“卿且勿言,待我思之。”行卅裏③,曹公始得。令祖先說。祖曰:“黃絹,色絲——‘絕’字也。幼婦,少女——‘妙’字也。外孫,女子——‘好’字也。蒜臼,受辛④——‘辤’字也⑤。謂‘絕妙好辤’。”曹公笑曰:“實如孤意。”俗雲:有智無智隔卅裏,此之謂也。

——《語林》

【注釋】

①楊修:漢太尉楊彪之子,好學有才俊。曾為丞相曹操的主簿,後因屢次恃才迕操,為操所忌,因事殺之。

②曹公至江南:指曹操南征。

③卅:三十的省寫。

④受辛:容受辛辣之物,如蒜、蔥之類。

——《西京雜記》

【注釋】

①司馬相如:字長卿,成都人,西漢著名辭賦家。卓文君:臨邛縣富豪卓王孫的女兒,年輕時守寡,後與司馬相如私奔。

②鷫(sù)鸘(shuāng)裘:川鷫鸘羽毛織的成衣。鷫鸘,形似雁的綠色水鳥。貰(shì)酒:用物作抵押,換酒來喝。

③犢鼻褌(kūn):齊膝的短褲。

④放誕風流:指言行不拘禮法。

⑤越禮:指卓文君與司馬相如私奔。

⑥消渴疾:中醫學病名,包括糖尿病、尿崩症等。

⑦誄:與祭文性質相近,是哀悼死者的一種文體。

【譯文】

司馬相如與卓文君私奔,剛回到成都時,因生活貧困而憂愁。相如把穿的鷫鸘裘拿到買賣人陽昌處抵押,換酒來喝,與文君窮中作樂。過了不久,文君抱著脖子哭泣著說:“我平生富足,沒想到如今竟淪落到用所穿的皮衣換酒喝的地步!”兩人就一起商量定計,在成都街上開小鋪賣酒。相如親自穿著短褲衩洗刷器皿,故意借此來羞辱卓王孫。卓王孫果然以此為憂,感到丟臉,於是給了文君很多財物,文君才又成為富有的人。

卓文君容顏姣好。她眉樣美好,如望遠山;臉上白裏透紅,就像盛開的荷花;肌膚柔嫩細膩,好像凝脂一樣。她十七歲時死了丈夫,為人不拘禮法,因傾慕司馬相如的才華,未經父母允許,就私自投奔了他。

司馬相如一向就有消渴疾的毛病,等到回到成都,因為愛悅、貪戀文君的美色,而使舊病複發,於是他寫了《美人賦》,借以譏刺自己的貪色,但最終還是不能控製住自己,終於因老毛病而死。相如去世後,文君寫下誄文來哀悼他。那篇誄文一直流傳於世。

【品讀】

據傳,卓文君善鼓琴,喪夫後家居。後司馬相如在卓家赴宴,用琴曲挑逗文君,文君在夜間私自逃奔相如,同歸成都,當壚賣酒。這個故事浪漫傳奇,流行民間,舊小說、戲曲曾取為題材。

智隔卅裏

裴啟(晉)

楊修字德祖①,魏初弘農華陰人也。為曹操主簿。曹公至江南②,讀《曹娥碑文》,背上別有八字,其辭雲:“黃絹幼婦外孫蒜臼”。曹公見之不解,而請德祖:“卿知之不?”德祖曰:“知之。”曹公曰:“卿且勿言,待我思之。”行卅裏③,曹公始得。令祖先說。祖曰:“黃絹,色絲——‘絕’字也。幼婦,少女——‘妙’字也。外孫,女子——‘好’字也。蒜臼,受辛④——‘辤’字也⑤。謂‘絕妙好辤’。”曹公笑曰:“實如孤意。”俗雲:有智無智隔卅裏,此之謂也。

——《語林》

【注釋】

①楊修:漢太尉楊彪之子,好學有才俊。曾為丞相曹操的主簿,後因屢次恃才迕操,為操所忌,因事殺之。

②曹公至江南:指曹操南征。

③卅:三十的省寫。

④受辛:容受辛辣之物,如蒜、蔥之類。

⑤辤:辭字古寫。

【譯文】

楊修字德祖,是三國魏初弘農華陰人。他在曹操手下擔任主簿之職。曹操南征到江南時,讀到《曹娥碑文》,碑的背麵另外刻著八個字,是這樣的:“黃娟幼婦外孫蒜臼”。曹操看後,弄不清這八個字是什麼意思,便問楊修:“你知道不?”楊修回答說:“知道。”曹操又說:“你先暫時不要說出來,讓我仔細想一想。”走了三十裏,曹操才想出來。他讓楊修先說。楊修說:“黃絹,是色絲(有顏色的絲織物),色絲合起就是個‘絕’字。幼婦,就是少女,少女兩字相合便是一個‘妙’字。外孫,就是女子,女子兩字合起來正是一個‘好’字。而蒜臼,是搞蒜的臼,是容受辛辣之物的地方,這‘受辛’加在一起,不就是‘辤’(辭)嗎?八個字合在一塊的意思是‘絕妙好辤’。”曹操笑笑說:“你說的和我考慮的正好一樣。”俗話講:有智無智隔三十裏,說的正是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