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最後的“聽魚師”(1 / 2)

當然,這其中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王老蛋是當兵的,又不是後河本地人,即使掌握了聽魚技術,今後也不會在後河一帶生活,更不會與他爭利。再加上隨著水下聲呐、紅外線傳感器等現代化捕魚工具和技術的出現,古老的聽魚技術,在整個捕魚過程中越來越邊緣化,越來越變得無足輕重。

後來我打聽到,促使吳老八收王老蛋為徒,另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吳老八本想把聽魚技術傳授給他的獨生子吳建華,可兒子根本就不向他靠近,一點也不上心,甚至還有些反感。為這,他沒少與兒子生氣。後來,兒子考上大學,遠走高飛,離開了家鄉。眼看著祖祖輩輩、辛辛苦苦傳了十五代的聽魚技術後繼無人,在他這輩將要失傳。情急之下,吳老八決定收王老蛋為徒,向他傳授聽魚技術。

王老蛋向吳老八學習聽魚技術時,我曾跟著王老蛋去旁觀過幾次。吳老八看我與王老蛋是戰友,又是好朋友,基本上也沒有對我隱瞞和避諱什麼。但和許多身懷絕技的手藝人一樣,他為防止泄密,還是有區別的。每當講到一些如何分辨區別鯉魚、草魚、鰱魚、鯿魚、鯰魚、青魚、鯽魚等魚群在水裏叫聲和遊動的聲音等關鍵技術時,還是閉門傳授、單獨教練。

在傳授聽魚技術中,吳老八再三教導王老蛋,聽魚並不單單是靠耳朵聽,還需要靠眼睛看,用鼻子聞水的氣味,動腦子想和仔細分析判斷,要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充分調動所有的感覺器官,全身心地投入才行。他告訴王老蛋,聽魚最難的,是培養訓練自己的直覺,關鍵是要正確確定水下魚群遊動聲音的源頭和方向。這樣,才能準確捕捉和掌握到魚群的動向,及時下網,對魚群成功進行圍捕。

作為一個門外漢,據我幾次跟著王老蛋學習聽魚技術的觀察和體會,仔細總結起來,聽魚技術要把握好兩個關鍵:

一是看。觀察水域,是否有魚喜歡吃的水草等食物,水流的速度快慢,是否是魚經常覓食和喜歡聚集停留的地方;二是聞。聞水的味道,有魚的水,與無魚水的氣味是大不一樣的。

吳老八聽魚技術很是獨特。他在進行聽魚時,人坐在船上,而不是潛入水裏。他聽魚的工具也很是簡單,一根丈餘的竹竿,把中間的竹節全部打通。聽魚時,他把竹竿插入水中,就如同醫生用聽診器給患者查病一樣,耳朵通過插入水中竹竿頂端的聽孔,就能準確判斷出水中是否有魚、以及魚群活動的情況。

吳老八告訴王老蛋和我,他通過這種方法,可以聽到方圓近百米水域內魚兒的叫聲、遊動的聲音,從而判斷出魚群的大小、遊動的速度和方向。

據我仔細觀察,吳老八的聽魚,可不是像一些人故意抹黑他,說他是憑老經驗瞎蒙、亂猜、撞大運。

當然,這其中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王老蛋是當兵的,又不是後河本地人,即使掌握了聽魚技術,今後也不會在後河一帶生活,更不會與他爭利。再加上隨著水下聲呐、紅外線傳感器等現代化捕魚工具和技術的出現,古老的聽魚技術,在整個捕魚過程中越來越邊緣化,越來越變得無足輕重。

後來我打聽到,促使吳老八收王老蛋為徒,另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吳老八本想把聽魚技術傳授給他的獨生子吳建華,可兒子根本就不向他靠近,一點也不上心,甚至還有些反感。為這,他沒少與兒子生氣。後來,兒子考上大學,遠走高飛,離開了家鄉。眼看著祖祖輩輩、辛辛苦苦傳了十五代的聽魚技術後繼無人,在他這輩將要失傳。情急之下,吳老八決定收王老蛋為徒,向他傳授聽魚技術。

王老蛋向吳老八學習聽魚技術時,我曾跟著王老蛋去旁觀過幾次。吳老八看我與王老蛋是戰友,又是好朋友,基本上也沒有對我隱瞞和避諱什麼。但和許多身懷絕技的手藝人一樣,他為防止泄密,還是有區別的。每當講到一些如何分辨區別鯉魚、草魚、鰱魚、鯿魚、鯰魚、青魚、鯽魚等魚群在水裏叫聲和遊動的聲音等關鍵技術時,還是閉門傳授、單獨教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