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施工臨時用地中,項目員工們堅持做到,能用坡地的不用平地;能用荒地的不用良田;能用空地的不用林地,最大限度地保護當地居民利益和做好公路沿線環境保護工作。
在混凝土和穩定土攪拌站施工現場,我們看到員工們對施工中的廢水,采用二級沉澱淨化處理後,不是立刻排放臨近的河溝,而是采取坑滲。員工們告訴我們,這樣通過土壤的再次過濾淨化,可以將施工廢水對河水和周圍環境的汙染,降低到最低限度。
在海防擋牆混凝土澆注施工中,為了避免施工對海水造成汙染,項目員工們創造性地用沙袋和土工布,將海水隔開。等擋牆施工完成後,又仔細將土工布和沙袋全部挖出運走。
全線的重點工程——羅索橋,位於多米尼克首都羅索市的鬧市區。在橋墩基礎鑽孔施工中,他們采用旋挖鑽,有效地防止和減少了施工粉塵、震動和對周圍環境的汙染。為了不影響當地居民休息,項目規定夜間22點後,停止一切施工,受到周圍居民的交口稱讚。
施工中,員工們總是把困難留給自己,把方便讓給當地居民。由於是開放性施工,要邊施工邊保障車輛通行。在一些車輛、人員流動大的地段,員工們不嫌麻煩,不斷調整施工部署,采取分段施工。在車輛和人員上班通行高峰期停止施工,當車輛和人員通行減少時,再組織人員和機械突擊施工。整個施工過程中,始終保持車輛暢通無阻,努力把施工給沿線居民生活帶來的不便,降到最低程度。
在木橋灣鎮,黑人大姐林賽爾家的咖啡館就開在公路旁。提起中國的築路員工,她翹起大拇指直誇讚:“OK!OK!”
她告訴記者,由於員工們施工環保工作做得好,施工一年來,她家咖啡店的生意,一點都沒有受到影響。
愛護公路沿線的一草一木
“要像愛護自己的家園一樣,愛護公路沿線的一草一木。”在工地采訪中,我們經常聽到員工們這樣說。
員工們對公路沿線的一草一木的愛的是那樣深切,那樣精細。為防止施工人員、機械、車輛,對公路施工區域之外植被的踐踏、碾壓和破壞,他們在施工區域和道路兩側,拉彩繩、插彩旗、設立標誌墩作為警戒線,對越界踐踏植被者嚴懲不怠。
在工地采訪中,記者還聽到一個“舍近求遠”的故事。說的是一段路基取土用地,當地政府給項目就近批了一塊土場。員工們實地踏勘時,發現取土將會影響到一片椰子林的生長,主動與當地土地部門協商,將取土場移到5公裏外的河灘中。
這樣,運距增加,工程成本加大,他們經濟收入上受損,卻為公路沿線居民保住了一片椰樹林。
記者和項目員工們座談,他們說:世界上隻有一個地球。我們都是地球村裏的居民,愛護環境是大家的事,每個人都有責任。施工中我們寧願自己多吃些虧,多跑些路,多受些累,也要保護好公路沿線的生態環境,為多國人民造福,為保護地球環境做貢獻。
在施工臨時用地中,項目員工們堅持做到,能用坡地的不用平地;能用荒地的不用良田;能用空地的不用林地,最大限度地保護當地居民利益和做好公路沿線環境保護工作。
在混凝土和穩定土攪拌站施工現場,我們看到員工們對施工中的廢水,采用二級沉澱淨化處理後,不是立刻排放臨近的河溝,而是采取坑滲。員工們告訴我們,這樣通過土壤的再次過濾淨化,可以將施工廢水對河水和周圍環境的汙染,降低到最低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