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好傳承故事,宣揚大國風采,彰顯傳統神韻。
傳承人是中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載體,他們鮮活地存在於我們生活之中,至今仍有強大的生命力。他們積極的人生追求、高尚的思想境界和健康的生活情趣,集中展現著當代中國人的風采。從傳承的視角切入,講好傳承人的故事,觀眾就能從中感悟到一個精彩的中國。《傳承》用最具中國特色的視覺元素作為紀錄片結構體係,分為《道》《金》《木》《水》《火》《土》《和》七集,以“道”“和”作為開篇、結尾,中間五集則以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五行學說”為主線,取其表意,展示的內容以大陸的傳承項目為主,也選入了一些台灣的傳承人。北京大學藝術學院俞虹教授認為,這部紀錄片用了最好的世界語言來傳遞中華傳統文化的內容。圖書根據紀錄片的七部分內容,深入挖掘傳統技藝背後的文化內涵和人文故事,堅守而不保守,傳承也在創新,體現出傳承人對各種絕技、技藝的一種值得珍視的態度,同時深度發掘和整體展示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多種元素。
秉持國際視野,凝聚文化認同,打造外宣名片。
紀錄片《傳承》通過首次對台灣傳承人的大篇幅影像記錄,展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兩岸的一脈相承、同宗同源。紀錄片的鏡頭始終對著傳承人,從他們身上找到中華民族的影子,找到中華民族的精神。希望用兩岸割不斷的血脈文化,增進台灣同胞對中華民族的認同感。有觀眾留言說: “《傳承》片子裏貫穿著一條深深的內在線——中國情懷,人物都在這條線上煥發了生命力”。
同時,該片在製作過程中,特別強調視聽語言的國際化,力圖用最具感染力的影像、最獨特的微觀視角,講述具有世界意義的人性故事,達成最具震撼的觀影效果,引發觀眾深深的思考和文化認同。
文化千年不息,寶藏剛剛開啟,《傳承》腳步繼續。
國家文化部從2007年以來,先後四批確立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近2000人,省市縣各級傳承人更是數以萬計。他們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實踐者,他們都絕技在身、人生續紛,對電視人來說,他們是一座寶藏。《傳承》(第一季)所呈現的傳承人和他們的技藝及故事,隻是滄海一粟。目前,《傳承》創作團隊正在積極進行第二季的製作,希望以一次次虔誠的出發,一次次飽滿的視聽呈現,向傳承人以及他們所代表的祖宗智慧致敬,發掘他們代表的文化基因,引領觀眾濃情審視當下,深情回望曆史,更留下啟迪未來的想象空間,從而展現中華民族偉大的優秀文化遺產,弘揚傳承人富有永恒魅力、具有當代價值的文化精神,傳播當代中國文化創新成果。
講好傳承故事,宣揚大國風采,彰顯傳統神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