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3 輕鬆過億(2 / 2)

當然,比起“阿凡達”不斷在刷新北美票房和全球票房新曆史的彪悍來說,“在雲端”這區區一億三千萬美元的成績實在是不夠看,完全就是螞蟻對抗大象,但不可否認的是,“在雲端”在綜合實力方麵是一點都不遜色於“阿凡達”的,而票房方麵的出色表現絕對可以增加“在雲端”的頒獎季籌碼。

毫無疑問,兩千五百萬美元的投資,一億三千萬美元的票房,“在雲端”成為了埃文-貝爾戰績榜上的又一筆亮點。

海外市場方麵,“在雲端”的上映區塊遍布全球四十八個國家地區,自然無法與商業大片相提並論,但是在這些地區,英國、德國、澳大利亞都貢獻了超過一千萬美元的票房數據,而意大利、西班牙和法國的票房也無限接近一千萬數值,倒是電影在巴西和墨西哥都取得了近六百萬美元的出乎意料,看來現在埃文-貝爾在南美洲也是呼風喚雨的存在。

最終,“在雲端”的海外票房居然與北美打了一個平手,一億三千萬美元的票房,毫不遜色。如果精確到百萬、十萬這樣的數字上,那麼北美票房還是略勝一籌的,僅僅領先於海外票房七十萬美元而已。

從這裏就可以看出,雖然說“在雲端”是一部美國電影,但在全球經濟危機烏雲籠罩的情況下,失業的話題還是引起了無差別的共鳴,更不要說人生之中孤單寂寞的生活態度引發都市人的無限反響了。這也使得電影在全球各個國家地區都引起了無差別的討論,這方麵的表現就比“弱點”要出色了太多。

“在雲端”全球票房達到兩億六千萬美元,這著實可以算得上是一個壯舉了,不僅因為題材本身的小品性質引發了人們無差別的喜愛,更因為這也將埃文-貝爾的不敗神話延續了下來,著實有些不可思議。

相比於“弱點”的大發神威,“在雲端”的舉重若輕,十一基金讚助的首部電影“單身男子”的票房征程就顯得艱難許多了,如同所有人的預期,“單身男子”受困於自身題材和格局,票房表現確實難有作為。

“單身男子”在北美上映二十周,始終都在小範圍進行公映,雖然單館票房也曾經連續五周保持在一萬以上,表現十分出色,但可惜放映院線最高時才不過四百五十間而已,而且僅僅持續了一周,受限於院線數量,自然無法進一步廣泛傳播。在整個過程中,大部分都是藝術院線給予的支持,商業院線始終沒有為這部電影放行——好萊塢對同性戀的潛規則雖然有所鬆動,但始終不是天翻地覆的變化。在這樣的發行局麵之下,“單身男子”的最終北美票房僅僅落腳於一千三百萬美元,成績確實說不上亮眼。

讓人意外的是,“單身男子”在海外的票房表現則更為出色一些,特別是英國反響十分不俗,顯然在歐洲地區對於湯姆-福特的藝術細胞有著強烈的共鳴,海外三十七個國家地區聯手貢獻了兩千一百萬美元的票房數字,這個成績可以說是遠遠超過北美票房成績的。

最終“單身男子”的全球總票房成績交出一份三千四百萬美元的數字。這樣的成績不要說和“靈動:鬼影實錄”那樣的逆天作品相比較了,就算和十一工作室另外幾部作品中票房最低的“假結婚”相比較,也有將近三倍的差距。

單純從數字上比較是如此,但事實上,“單身男子”僅僅投資七百萬美元而已,如此一衡量,三千四百萬的票房數字依舊可以說是大獲全勝的一個結果。以小博大的買賣,這也是十一工作室起家的看家法寶,“單身男子”依舊不負眾望。

可是“單身男子”這部作品的真正意義卻不是在於票房的不俗表現,亦或者是影評人對湯姆-福特的盛讚,又或者是科林-費斯的演技得到萬眾一致的好評,準確而言,十一基金的橫空出世才是“單身男子”帶給北美市場最值得矚目的啟示錄。

十一基金將致力於獨立電影、獨立音樂的製作,全力給予支持,並且不約束作品未來的發展,不求回報地貢獻一份屬於自己的力量,這對於北美地區、乃至全球範圍內獨立電影獨立音樂產業的發展都將是一個巨大的推進力。

2009年的聖誕節,十一基金正式宣布成立,這也成為了十一工作室今年最值得關注的動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