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萊美作為全球最受矚目的音樂盛典,每年總是有著無數雙眼睛盯著格萊美的一舉一動,雖然格萊美的影響力不如奧斯卡那麼廣泛,但不可否認的是,格萊美對於整個音樂市場的導向性還是十分明顯的,第四十七屆的搖滾複活,第四十八屆的鄉村回歸,都基本主導了全年的音樂走向。當然,過去幾年在格萊美受到肯定的歌手也都紛紛闖出了屬於自己的一片天。
但是去年第四十八屆格萊美落幕之後,卻承受著前所未有的打擊,當然不是說因為埃文-貝爾的缺席導致格萊美收視繼續低迷,也不是因為整個音樂市場的低迷使得格萊美承受著前所未有的挑戰,而是因為格萊美被卷入了讓所有頒獎典禮談之色變的賄賂問題。
第四十八屆格萊美一落幕,紐約大法官埃略特-斯皮策就公布了一項曆時兩年的調查,這份調查報告結果發現,美國的唱片公司們每年都向美國最大的九家廣播電台支付數百萬美元,以使包括像席琳-迪翁、珍妮弗-洛佩茲、傑西卡-辛普森這樣的大牌歌手的歌曲得以在廣播電台播放,並進而成為各大排行榜的大熱門。
卷入收回醜聞的九家廣播電台一共控製著全美國各地約七千家廣播電台,而向他們行賄的唱片公司則包括了大名鼎鼎的索尼貝塔斯曼唱片和環球音樂,其中環球音樂支付了賄金五百萬美元,索尼貝塔斯曼唱片則支付了一千萬美元。雖然在各大唱片公司之中,華納唱片、百代唱片等公司都不在埃略特-斯皮策大法官的這一份清單之上,但人們還是不由懷疑,是真的沒有?還是暫時沒有被查出來?
這次調查被整個美國輿論界認為是“美國迄今為止對傳播工業和唱片工業最為意義深遠的一次調查”。2006年上半年整個音樂市場的低迷雖然不能說是因為這份調查報告,但或多或少還是受到了影響,環球音樂、索尼貝塔斯曼唱片在這一次風波之中幾乎耗盡了所有能力去應對層出不窮的媒體。甚至於其他沒有被牽連的唱片公司也都不能例外,畢竟這是整個唱片產業的事情,沒有人能夠獨善其身。
雖然埃略特-斯皮策大法官的這份調查報告對於格萊美本身並沒有進行任何的懷疑與猜測,但是美國已經有許多音樂愛好者都對格萊美單純依靠人為票選進行評獎的公正性提出了質疑,並且要求對之展開調查。
格萊美的主辦單位是美國國家錄音與科學學會,在這個學會之中,歌唱家、演奏家、詞曲作者、指揮、攝影、解說詞作者以及音樂錄影帶製作人等十五類專業人員均可申請擔任評委,但隻有那些至少已經有六件作品出版發行的人才有資格擔任此職位。資深的專業人士,一直都是格萊美權威性的保證。而格萊美評選過程的製度和程序也十分嚴格,保證了頒獎典禮的公正性。
但歸根究底,這還是一項由人參與的工作,隻要有人的存在,就有賄賂見縫插針的可能性。準確來說,隻要是頒獎典禮,就有可能涉及黑幕的存在。
格萊美這一次可以說是被殃及到的無辜,整個音樂界都對格萊美的權威、公正提出了質疑,這也使得格萊美被迫接受了檢查。前後曆時八個月的檢查得出最終結果,格萊美並沒有任何賄賂的情況出現,但是未來相關機構依舊會保持對格萊美監督的狀態。
雖然格萊美最終成功澄清了自己,但意外與賄賂掛上鉤,並且接受檢查,這件事本身還是讓格萊美元氣大傷,再加上整個低迷的音樂市場、混亂的唱片公司,即將拉開帷幕的第四十九屆格萊美確實是讓人擔憂不已。
格萊美頒獎典禮不像奧斯卡,整個頒獎季各大風向標、影評人協會鬥智鬥勇,已經把整個電影頒獎季都作為一年一度的慶典在對待。格萊美的競爭相對來說簡單一些,大部分的競爭都集中在美國國家錄音與科學學會內部的評委之中,當然,部分原因也是因為格萊美的影響力還沒有強悍到奧斯卡的程度,足以影響全年其他各大頒獎典禮的走勢。
所以,雖然格萊美的頒獎典禮是在二月中旬舉辦,比奧斯卡也就早半個月而已,但是格萊美的提名名單卻早早地在十二月初就公布了,不像奧斯卡提名名單等到一月底大部分頒獎典禮都塵埃落定之後才出爐。
第四十九屆格萊美頒獎典禮的名單出爐之後,就可以明顯感受到埃略特-斯皮策大法官那份調查報告的影響力,以各大唱片公司為標準,華納唱片的提名數一躍成為了首位,足足六十二項提名比起其他三家唱片公司都更加出色,首先在提名名單上就占據了主動;環球影業、索尼貝塔斯曼唱片受到了劇烈的衝擊,與百代唱片相持不下,出現了往年難得一家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