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6 尷尬境地(2 / 2)

吉爾-雅各布的選擇不多,而這種方式是最完美的,所以他也就這樣執行了,“我真心認為,埃文能夠勝任評委會主席這樣的位置。雖然他的資曆還太淺,但是我們從來沒有因為他的年輕就忽略他的能力,他在導演、演員、編劇、製片等多個位置都展現出了令人信服的能力,更何況,他在配樂、攝影等位置上也都有過出色的表現,讓埃文出任評委會主席的話,我想會給戛納帶來一種全新的氣象。”

在吉爾-雅各布的刻意引導之下,情況又有了進一步發展,吉爾-雅各布求賢若渴,用人不拘一格,即使在被埃文-貝爾拒絕的情況下,依舊將埃文-貝爾位列評委會主席的候補,希望能夠給戛納電影節帶來新氣象。

吉爾-雅各布在歐洲範圍內的影響力本就非同小可,此時他找到了解決辦法,在刻意地推波助瀾情況下,原本對於他不利的尷尬局麵迅速得到了緩解,甚至不少人開始稱讚吉爾-雅各布對戛納電影節勞苦功高、深思熟慮。而原本放在“拒絕”這樣一個動作上的焦點,也轉移到了“合適”這個動作上:埃文-貝爾究竟適合戛納電影節評委會主席的位置嗎?

在這種局麵之下,離開了尼斯來到巴黎的埃文-貝爾,又再次被記者包圍了,等記者把情況解釋清楚之後,埃文-貝爾露出了謙和羞澀的笑容——這個笑容在埃文-貝爾的表情庫裏可不常出現,這讓記者們瞬間都震驚了,“沒有想到雅各布先生對我如此重視,我真的是受寵若驚。我從抵達戛納之後到現在,也就和雅各布先生見過一次麵,雅各布先生倒是沒有提過太多相關的信息。看來,我應該和雅各布先生坐下來好好談談才行,否則我可不敢在媒體上亂說話。”

這一番話又讓記者們風中淩亂了。

埃文-貝爾居然隻和吉爾-雅各布見過一次麵,那就是“香水”首映式的那次見麵了,那麼吉爾-雅各布所說的“重視”又是如何體現的呢?這簡單的一個暗示又將吉爾-雅各布逼到了一個位置上:他必須前往巴黎去見埃文-貝爾才行,不管會麵內容如何,至少他需要作出這樣一個姿態——他的誠意可不是通過媒體喊話,是真心實意的!這讓吉爾-雅各布覺得十分憋屈,他就好像被埃文-貝爾牽著走一般,主動權始終回不到自己的手上。

吉爾-雅各布不想去巴黎,他還在努力想著應該如何化解這樣的局麵。埃文-貝爾那裏又傳出了最新的消息,“我想我還是不適合評委會主席的這個位置,我就連自己的電影都沒有弄清楚,關於‘香水’的爭議現在都沒有結束,哪有資格去評斷別人的作品呢?不過我還是要感謝雅各布先生對我的重視,我想記者們沒有必要一直抓住這個問題不放了,不明所以的人還會以為雅各布先生是在借機炒作呢,這可不是一個好現象。”

埃文-貝爾的話語之中有兩個重點,一個是“資格”,一個是“炒作”。埃文-貝爾的放低姿態,雖然並不符合媒體對於他一向狂傲的印象,但卻意外迎合了媒體的觀點,大家的確認為他的資格有待討論,這就使得埃文-貝爾謙遜的形象得以保留,並沒有落入吉爾-雅各布為他設計的“不知好歹”圈套之中。

而關於炒作宣傳的言論,又將吉爾-雅各布剩下的話語都堵在了喉嚨口,最終也隻能咽了下去,爛在肚子裏。雖然大家都明知道吉爾-雅各布確實是有炒作嫌疑的,但是吉爾-雅各布卻不能讓這個名頭坐實,一來是戛納電影節不能再陷入這樣的漩渦裏了;二來是以他的輩分去和埃文-貝爾胡攪蠻纏的話,最終掉價的也還是他自己。

所以,吉爾-雅各布再三權衡之後,也隻能見“好”就收,順著埃文-貝爾的這個台階就往下走了,“看來戛納和埃文的緣分還是不夠深,隻能期待未來還能有合作的機會了。”雖然這番話是將埃文-貝爾出任戛納電影節評委會主席的話題畫上了一個句點,但卻不是吉爾-雅各布希望的方式,而是被埃文-貝爾逼著畫上了這個句點。

表麵上看來,雙方都其樂融融,但吉爾-雅各布心中卻窩著一把火,他不僅被埃文-貝爾牽著鼻子走,而且主動始終都掌握在埃文-貝爾手上,這對於吉爾-雅各布來說,絕對是奇恥大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