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創了獨立電影新時代!”這句台詞再次成為了“陽光小美女”的注解。
一部投資才不過八百萬的小成本作品,更不要說在焦點影業手中停留了四年不見天日,回想一下邁克爾-阿姆特當初叫天不應叫地不靈的情況,再對比現在創造的奇跡,這才越發顯得“陽光小美女”神話一般的佳績。
首周單館票房八萬七千美元,第二周單館票房三萬一千美元,而且這還是在上映場館高於一百的情況下創造的,不知不覺中,“陽光小美女”還創造了北美影史上的一個重要記錄:第一部在上映場館低於一千的情況,贏得北美票房排行榜的作品。曆史上首次!
為什麼“陽光小美女”能夠引發如此深遠的反響?這幾乎迅速成為了十一月份所有人集中討論的話題。
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美國遭受了一連串的打擊,2001年的新經濟泡沫破滅、九一一公布襲擊、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在全球經濟過熱和資產泡沫的情況下,美元的超額供給已經達到了極限,伴隨而來的就是房地產、石油、銅等產業都已經形成了可怕的泡沫。再加上歐元的誕生挑戰了美元的貨幣霸權,特別是在過去三年,美元兌換歐元連續三年大幅貶值,直接導致的結果就是,美元對黃金的換率在今年已經跌去十七個百分點。
簡而言之,美國的第二輪金融危機正在悄然逼近。
從宏觀上來說,金融危機就是一連串的數字、無數的分析報告、國家政策的調控……似乎一切都太過遙遠了;但是站在人們日常生活的角度來看,房貸上漲,物價上漲,但是工資確實原地踏步,失業率更是居高不下,這也使得人們的生活日益變得困難起來。以中產階級為例,他們麵臨的生活壓力越來越大,事業上的挫折感會遠遠高於成就感,生活的滿足感也在逐漸下降。
“陽光小美女”中胡佛一家的情況,其實就是在這個社會情況下的普通家庭,也算是中產階級。丈夫理查德試圖創業、出版自己的書,但是未果;妻子雪兒職業未明,但卻知道家裏正在麵臨破產的危機,這對夫妻象征了美國最具代表性的普通家庭;雪兒的弟弟弗蘭克則是代表知識分子,卻在現實生活中接連碰壁,而他同性戀的身份也注定不被主流所兼容;大兒子德維恩和小女兒奧利弗則是代表了欣欣向榮的夢想一代,德維恩為了飛行學院的夢想倔強地用啞誓來做抗爭,但是最終卻以他自身色盲的殘缺來收尾;奧利弗夢想著選美的道路,她積極向上的努力著,但與現實格格不入的審美標準卻注定了奧利弗的夢想是無法實現的,隻是故事最終卻用了一個特別的方式進行演繹。
最後則是爺爺,爺爺代表了這個社會上與現實展開激烈抗衡的一部分人,爺爺用著自己的方式向現實生活表示抗議,但是他能夠產生的影響卻有限——隻是教會奧利弗跳舞而已,卻依舊無法抵抗選美的普遍審美標準,爺爺在夢想的半路上以死亡告終,也具有深遠的意義。首先爺爺的死亡本身是夢想和現實抗爭的慘烈結局;其次爺爺的去世也引發了之後一係列的事情,包括德維恩的醒悟、奧利弗在選美上的堅持以及胡佛一家的團結。
所以,“陽光小美女”的故事,其實就是在現在這個表麵看起來繁榮卻蘊含著無數危機的美國社會的折射。“陽光小美女”的主題是奧利弗選美最終以失敗告終,引申出來是埃文-貝爾以主流的方式拍攝獨立電影,向主流媒體表明自己的立場,彰顯獨立電影的魅力;但是更深層的意思卻是中產階級麵對生活困境的窘迫,理想與現實碰撞的煎熬、無奈、掙紮和希望。
這不僅是一部電影,更是一部反映每個人生活的哲學道理,卻用了詼諧的黑色幽默手法呈現出來,那種笑中帶淚的感動,深入人心。
所以,“陽光小美女”能夠在九百間電影院限定放映的情況下,贏得專業評論人的讚美,贏得觀眾的追捧,贏得票房的勝利,與其說是獨立電影或者埃文-貝爾的勝利,不如說是人們對生活苦痛的一種寄托,這種黑色幽默的笑中帶淚,不正是所有人生活的寫照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