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根據“娛樂周刊”爆出的最新消息,迪士尼籌備了前後超過十五個月的巨資大片“加勒比海盜”,也將趕上今年暑期檔的熱潮。大家都公認,“娛樂周刊”現在就是埃文-貝爾最親密的媒體了,就算在去年誹謗事件最危急的時刻,“娛樂周刊”也在威廉-伍德的堅持下,對埃文-貝爾不離不棄。現在,“娛樂周刊”已經成為了埃文-貝爾消息來源最穩定最可靠的媒體了。就算是八卦無所不能的“世界新聞報”、“國家詢問報”都比不上。
所以,“娛樂周刊”的這條新聞真實性十足。看來,埃文-貝爾2003年火爆異常的旅程還將持續下去。
第七十五屆奧斯卡頒獎典禮之後,就消失在公眾視野之中的埃文-貝爾,終於再次現身了。
紐約曼哈頓的世界十字路口時代廣場旁,一眼就可以看到寬闊筆直的百老彙大道上林立的劇院。除了百老彙演出劇院之外,電影院也是隨處可見,這本身就是世界各地遊客雲集的地方,也是繁華的市中心,在這裏舉辦的活動不少,首映式更是數不勝數。此時,百老彙電影院大門口的右側,就在時代廣場的東北角,搭建好了一個巨大的白色台子。台子的右側有一條長長的紅地毯,從廣場的邊緣處連接到舞台之上,而台子的左側還有一條相對來說短了許多的紅地毯,連接到百老彙電影院的大門口。
舞台的搭建算不上華麗,隻是比簡陋的程度好一點罷了。但是,四周圍繞的人群卻讓這一小片舞台成為了關注的焦點。多達七百名的影迷,將整個舞台圍得水泄不通,紅地毯兩側更是占滿了人潮。世界各地的遊客們看到如此盛況,都不由停下腳步,仔細打量這片舞台,或者選擇留下來看熱鬧,或者繼續前行。
艾略特-卡特站在記者隊伍之中,神情略帶不悅,因為身後的人群不斷在擁擠,這讓他根本沒有辦法站穩拍照。對於他們這些經曆無數風雨的老記者來說,總是有辦法能夠達成拍照目的。隻是,艾略特-卡特對於埃文-貝爾的躥紅速度實在有些不滿。
當初“狙擊電話亭”開機儀式上,那個被所有記者無視、輕視的少年,現在已經成長為了讓人需要仰視的存在,誰又能夠預料到呢?事實上,就算在去年誹謗事件爆發之後,艾略特-卡特也沒有想到,埃文-貝爾會在接下來的八個月之中接連爆發,經曆了穀底的低沉之後,以讓人瞠目結舌的架勢反彈,並且一飛衝天。
事實上,雖然現在媒體都知道“娛樂周刊”和威廉-伍德是埃文-貝爾堅定的支持者,但同樣的,媒體也都知道,“世界新聞報”和埃文-貝爾之間的糾葛,還有以艾略特-卡特為首的“首映”雜誌總是不遺餘力地給埃文-貝爾潑冷水。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艾略特-卡特也算是有名了,以“倒貝爾派”而出名。一如當初“首映”的策略,唱讚歌的人數不勝數,既然艾略特-卡特一開始就看埃文-貝爾不順眼,何不就在反對立場上一直走下去,一樣能夠獲得關注,提高銷量。“首映”的策略,成功了。
艾略特-卡特算是依靠埃文-貝爾而出名,依靠埃文-貝爾求生活的一名記者了。但是對於埃文-貝爾,艾略特-卡特當初的初印象就定下了基調,之後埃文-貝爾張揚不羈、個性十足的人生更是讓艾略特-卡特處處不滿:憑什麼你就可以如此瀟灑自由地生活,我就需要為了生計而四處奔波。所以,艾略特-卡特對於埃文-貝爾從來就沒有好感。以前是,現在也是。
“上帝。那該死的埃文又還沒有出現,能不能不要擁擠了。”艾略特-卡特鬱悶地嘟囔到,他知道對這些失去理智的影迷們沒有道理可講,所以他也沒有憤怒,隻是嘟囔抱怨一下而已。
回頭看了看,艾略特-卡特不由再次發出抱怨的低語,看這架勢,等埃文-貝爾出現時,現場超過千人規模不是問題,而到時候大家的擁擠絕對夠嗆了。
“不就是投資了七百萬的一部獨立電影嘛,看這宣傳架勢,倒像是投資了七億似的。”艾略特-卡特顯然抱怨多多,“這個首映式估計就要七百萬了。”他惡毒地想著,這部電影票房慘敗,十一工作室和哥倫比亞影業公司都血本無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