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勒-斯威夫特抱著自己的雙膝,雙眼迷離地看著屏幕。她還太小,今年尚未滿十三歲,成人世界的愛情故事她才剛剛有所了解,但“隻是一個夢”裏深沉的故事她卻還無法理解。愛情裏的傷痛和糾葛,泰勒-斯威夫特現在也隻是根據肥皂劇的故事描繪出一個大概而已。不過,這並不影響她眼裏的崇拜。
這個男人,就是那個在納什維爾街上遇到的男人,吉他上“埃文-貝爾”名字的刻痕似乎還在指尖殘留。這幾個月來,她一直在堅持不懈地學習吉他,隻因為那雙在陽光之下舞動的雙手帶有讓人癡迷的魔力,這讓她相信了,音樂是一種魔法,能夠打動人心、治愈人心的魔法。這位年紀未滿十三歲的小姑娘,人生第一次有了一種叫做“夢想”的色彩。
泰勒-斯威夫特不由自主摸了摸指尖的傷口,這是第三次被吉他弦劃破手指了,疼痛的觸感讓她的心顫了顫,可摸到傷口周邊已經稍微僵硬一些的老皮,嘴角的笑容就不由勾勒了起來。泰勒-斯威夫特知道,這是指尖要起繭的標誌,等指尖有了老繭,就不怕再被割破手了,雖然這有可能讓她的嫩手變粗,但她心甘情願。
在學習吉他的過程中,泰勒-斯威夫特對於當初街頭聽到的那句,“學習吉他很難,但其實也不難”終於有了自己的理解。而今天,在奧普拉脫口秀裏,泰勒-斯威夫特更加堅定了自己的理解,隻要自己肯努力,再困難的事情也會被克服!
電視裏傳來的旋律,再次堅定了泰勒-斯威夫特的信念。自己創作,自己彈唱,堅持自己的風格和喜好,做自己熱愛的音樂,埃文-貝爾的一舉一動都讓泰勒-斯威夫特憧憬不已。獨立音樂人,這就是她的夢想。
當夢想的萌芽在心中悄然種下時,它就有可能成長為一棵蒼天大樹。
看著電視機裏那俊朗的身影,泰迪-斯威夫特臉上綻放出燦爛的笑容,眼底的憧憬在清晨的陽光之下,熠熠生輝。
這一期奧普拉脫口秀於四月三十日周一播出,據收視率統計顯示,這期節目取得了平均收視人數四千萬的好成績,最高瞬間收視是演唱“隻是一個夢”的瞬間,突破了四千六百萬的收視人數,這是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奧普拉脫口秀的最好成績!
目前,奧普拉脫口秀每周播出五期節目,每周的平均收視為三千萬,要突破四千萬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顧洛北這個籍籍無名的獨立音樂人卻成功了,令人側目。
正如所料,新聞媒體都對這期奧普拉脫口秀裏顧洛北的各種言論進行了放大、強化,甚至把顧洛北當做獨立音樂人的代表,和主流音樂進行宣戰。
唯恐天下不亂的“首映”記者艾略特-卡特就在雜誌的網站新聞上寫到:貝爾宣稱,去你的主流音樂,我要堅持自我!內容更是盡所能地諷刺顧洛北把所有主流音樂人踩在腳底下,表示了不屑。
經曆了“狙擊電話亭”開機儀式的羞辱之後,艾略特-卡特顯然已經成為了“倒貝爾派”的先鋒人物。雖然他是一名電影記者,但麵對奧普拉脫口秀這個備受矚目的主題,艾略特-卡特還是牢牢地抓住了這次機會,在網站上對顧洛北進行了大肆抨擊。
在這種新聞的煽風點火之下,奧普拉脫口秀又再次製造了話題,聽說之後又錄製了一期獨立音樂人和主流音樂人的辯論賽,效果依舊不俗。但這都是後話了。
與負麵新聞相對應的,正麵新聞也不少,“娛樂周刊”的威廉-伍德就對節目上顧洛北的沉穩、機智大加讚賞,而其中關於獨立音樂人的言論更是說出了獨立音樂人的心聲。威廉-伍德還寫了一篇關於獨立音樂人的專稿,得到了“娛樂周刊”主編的稱讚。
與此同時,獨立音樂人也都對顧洛北表示了強大的應援,無論是準確明智的自我定位,還是聰明睿智的自我闡述,都讓無數觀眾對獨立音樂人有了新的認識,這也讓一直處於弱勢的獨立音樂人群體第一次團結起來,受到了矚目的同時,也對顧洛北讚不絕口。
一期節目的效果可不僅僅是收視群體所帶來的關注,更重要的是這期節目相關內容所引發的社會討論度。毫無疑問,這期奧普拉脫口秀成為了熱點。埃文-貝爾這個名字,在奧普拉脫口秀播出之後,成為了瞬時間最熱的話題,超過一百五十篇報道的狂轟濫炸,而“隻是一個夢”更是登上了即時搜索排行榜的頭名。
更重要的是,顧洛北在四千六百萬名美國人麵前演唱了“隻是一個夢”,宣傳效果斐然。首當其衝的,並不是銷量上的反應,而是無數樂評人拾起了手中的筆,對這首歌本身發表了自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