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剛剛結束的東京奧運會跳水男子雙人三米板比賽中,中國選手王宗源/謝思埸以467.82分的成績奪得冠軍,為中國代表團奪得了本屆奧運會上的第11枚金牌。這也是中國跳水隊時隔9年再度奪得該項目的奧運冠軍。
本故事取材於真實事件,以真實人物為原型……
在少誌鴻奪冠的那一刻,距離東京千裏之外的少誌鴻父母少騰飛、劉毅芳夫妻,舅舅劉夏軍、市教練田勇明、省教練張秀婷瞬間激動地歡呼起來。夫妻二人走到兩位教練麵前說:“謝謝,感謝你們對孩子的辛勤培育!”劉夏軍看著外甥跳水的大屏幕,視線一動不動,千言萬語、百感交集盡在不言中。
“哥!“夫妻二人來到劉夏軍麵前,噙著激動的淚水,哽咽著說:”沒有你這個哥,就沒有這個健兒,沒有健兒,哪兒能奪冠。“健兒,是舅舅在少誌鴻出生後,抱著嬰兒脫口而出的一聲呼喚,後來就成了少誌鴻的乳名。“健“,本義指強有力,引申義出尖拔萃、非同一般,用”健“表示父母對孩子有”望子成龍“的期盼,更希望孩子能成長的健健康康,因此以”健兒“為乳名,可以一舉兩得,既能在命理上對孩子運勢發展有推動的作用,也表達了身為父母對愛子的祝福之心。根據《易經》:健,五行屬木,木主運,用”健“呼喚孩兒,能潛移默化影響孩子養成堅強、不屈不撓的品格,保佑孩子在未來人生發展道路上一路高歌、欣欣向榮。
沒想到,這麼常見的一個字,會有這麼多的學問,一聲呼喚,飽含著當舅舅的,對外甥給予多麼深厚的疼愛和濃濃的祝願。
劉夏軍,轉業軍人,是少誌鴻引以自豪的舅舅——
“幹快點,總裝快停線了!”
裝配線產量翻了一番,使供應新品的輪轂總成線供不應求。生產任務越嚴峻,天氣越發飆,員工恨不得一個人當三個人用!關鍵時刻,班長劉夏軍拿主意、穩軍心:第一步,對人員進行內部調配,調集製動器總成線人馬,補充輪轂總成線人力不足,製動器總成線采取一人多崗;人員調配要做到能獨立上崗,人崗匹配,同時兼顧員工體能差異。第二步,對每個工序作業控製、質量保證進行現場監督,出現不符合項立即糾正,當麵指摘;增強員工整體質量觀念:不保質保量完成班產,等於一天的活兒白幹了。第三步,骨幹帶頭,在高溫高產下作員工的堅強後盾,激發員工的士氣。人員調配使員工群情高漲、士氣旺盛,作為一名轉業軍人,劉夏軍身先士卒,幹了份內的,又幫瓶頸工序幹,看到勞動強度大、生產節拍快,忙不過來的工序,又跑過去幹。廣大員工在班長劉夏軍的帶領下,充分發揚團隊精神,不斷齊心協力、團結協作,克服天氣帶來的不利因素,減少停工停線次數和加班延點時間,把任務向前趕。
“齒圈一定要加熱後裝上去,不要過壓!”劉夏軍現場對員工叮囑高度重視質量。通過設備對齒圈壓到工件上,看上去方便、簡單、快捷,但質量不能保證,返工次數多;高溫環境下,齒圈加熱,使工作崗位上更是熱不可耐,為避免漏裝和緩解這一序緊張程度,劉夏軍總是與員工互相協調,積極主動將加熱後的齒圈裝到工件上。“質量就是效率”,沒有條件就創造條件:新品在輥道上滑行和通過翻轉台時,重點部位就受到磨損和磕碰,並產生間隙,於是劉夏軍在輥道上對每個工件放上兩層紙殼,避免重點部位與輥道直接接觸,作業動作增加了,而質量保證達到了100%。
作為班長必須吃苦在前,員工在休息時,他仍然在工作崗位上忙忙碌碌,擦洗輥道、整理工具櫃、聯係物料、詢問生產進度,並在輪轂總成線“打頭陣”:把工件從包裝箱內一件一件搬出來,拆開包裝,再仔細檢查工件外觀質量,幹的汗流浹背,渾身濕透。受他的影響,員工們個個出大力、流大汗,兢兢業業裝配。他在製動盤軸承部位塗黃油、裝螺栓時,汗珠子直往下掉,顧不得喝上一口水。眾誌成城鬥酷暑,豪情滿懷戰高產,他的工作精神鼓舞著輪轂總成線員工,麵對種種困難,全員克難奮進,向目標衝刺!
劉夏軍,工作精神可嘉,同樣生活閱曆老道兒,他慧眼識珠,對妹妹劉毅芳和少騰飛在談朋友上投了至關重要的一票。沒有這關鍵一票,恐怕結局是:”三春已暮花從風,空留可憐與隨同。“一旦那佳麗三春已暮,花從風落,豈不空留下可憐!那時她又將隨何人而去?也就是勞燕分飛。
少騰飛何許人也?這樣讓劉夏軍看好他,認定他就是親妹妹終身相依的夫婿。翻開少騰飛的日記,答案自然不言而喻:
輪轂總成裝配線是忙綠的,產量大、任務緊、生產節拍快。我在師傅們的指導下,熟悉了輪轂總成裝配,並很快投入到緊張而有序的戰鬥中。我來自橋殼車間,到裝配車間從事後輪轂總成鋼圈、齒圈、油封的裝配,在師傅指導下熟悉品種、作業指導書和控製計劃;專心看師傅操作,然後學著開機,對每個裝配動作反複熟練;增強質量意識,對工件進行標識確認,做到“不接收、不生產、不傳遞”不良品,嚴格執行“三檢製”,追求質量0缺陷;關注現場,清掃設備;遵守勞動紀律,早來晚走,堅守崗位,不串崗、不閑聊,埋頭苦幹。
我通過逐漸掌握和熟悉的裝配技能,很快適應了一線工作崗位,並能夠獨立上崗。橋總成產量不斷攀升,輪轂總成單班產量達到258輛份,刷新曆史記錄,生產線上異常繁忙,我和師傅們戰天鬥地,充分發揚團隊精神,互相協作,挑戰極限,度過了一個個不眠之夜,取得了驕人的成績。
哦,原來少騰飛是劉夏軍手下的兵,怪不得這麼看好。
“談得好好的,為什麼要分手?“劉夏軍得知妹妹不和少騰飛談了就問原因,笑著說:"是少騰飛不會花前月下,不浪漫,還是不懂得情調?"
"哥,這時候,還有雅興取笑我?"
"那他是愛你不夠深,沒有山誓海盟?"劉夏軍打破砂鍋問到底:"愛情不是簡單的卿卿我我就夠了,而是人品。妹妹,沒有人品,再會花言巧語,灌媚藥吃得讓人心醉,也不是愛情。人品、人品,先看人品。"
"哥,光有人品能當飯吃嗎?"妹妹急了:"妹妹終其一生的對象是少騰飛,我不能猶豫,再慎重考慮一下嗎?"
人生能有幾度春。劉夏軍說:"再慎重考慮?我問你怎麼考慮,帶著有色眼鏡考慮嗎?"
劉毅芳拗不過哥哥,隻好亮出底牌:“都是工人,這輩子不就完了嗎?我找一個大學生,機關單位的,心裏起碼有盼頭兒啊“
"自已是什麼情況,還要求對方高標準是不是?好高騖遠。"
"更能消、幾番風雨,匆匆春又歸去。惜春長怕花開早,何況落紅無數。春且住,見說道、天涯芳草無歸路。怨春不語。算隻有殷勤,畫簷蛛網,盡日惹飛絮。長門事,準擬佳期又誤……"劉毅芳提出分手,少騰飛百思不得其解,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還在"攜手暗相期",談婚論嫁,結果,真是”六月的天,娃娃兒的臉說變就變,剛剛還是晴空萬裏,一下子就變得黑沉沉的,烏雲密布,風也吹起來了,不遠處傳來幾聲雷響,仿佛正告訴人們要下雨了“是啊,要分道揚鑣嘍!
少騰飛被這突如其來的變數打懵了,兩淚漣漣,苦苦哀求劉毅芳,也沒使劉毅芳回心轉意。在河邊,他將無數情書埋入了沙灘,從下午坐到晚上,一輪明月掛在空中。
"明月何皎皎,照我羅床幃。憂愁不能寐,攬衣起徘徊。客行雖雲樂,不如早旋歸。出戶獨彷徨,愁思當告誰,引領還入房,淚下沾裳衣。"回到家,少騰飛輾轉反側,心如亂麻。
“這幾天心裏頗不寧靜,今晚在院子裏坐著乘涼,忽然想起日日走過的荷塘,在這滿月的光裏,總該另有一番樣子吧。月亮漸漸地升高了,牆外馬路上孩子們的歡笑已經聽不見了……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帶上門出去。“少騰飛在河邊徘徊,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雁過也,正傷心。劉夏軍不愧是“月下老人“,帶著劉毅芳尋找來了,月光下,沙灘上的孤影就是少騰飛,劉夏軍讓妹妹過去,轉身回家了。劉毅芳來到少騰飛麵前”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不知相依多久,緩過神來,少騰飛要把情書從沙灘裏取出來,晚上月亮出來,河水漲潮,那片沙灘已淹沒,他還不會遊泳。
劉毅芳笑著說:“不用取了,情書寫在心裏就是“。
2
”十月懷胎,一朝分娩“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在劉毅芳懷孕期間,少騰飛表現不錯,對劉毅芳關愛備至,不讓她受一點兒委屈、受一點累,同時還給劉毅芳讀書,放音樂聽。劉毅芳笑著說:”你不是給我聽的,你是在給你兒子放的,你以為我是傻瓜。“
”我沒說是兒子,是你說的。要是兒子,我不得放婉轉悠揚的樂曲。所以說,肯定是為你放的。“
劉毅芳笑著說:”男娃女娃一樣,都當兒子培養。“
”好嘞“,話音剛落,少騰飛就播放《命運交響曲》,節奏急、節拍大起大落,直擊人的心魄。
“你要死,嚇我一跳,這麼強的刺激,莫把胎兒嚇壞了。“
“這,你不懂吧。當人們遇到挫折與困難時,首先想到的就會是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這部曲告訴人們,不要屈服命運,奮起抗爭,終究是勝利的凱歌向你召喚。”
“還沒出生,就教會娃兒先做人,你真是讓我無語。”
“這就胎教”少騰飛笑著說。然後播放:
五星紅旗迎風飄揚,勝利歌聲多麼響亮,歌唱我們親愛的祖國,從今走向繁榮富強……
2001年,曆史新紀元,是我們民族心潮澎湃、激蕩人心,日日夜夜守候、期盼的一年,這一年是中國申辦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莊嚴時刻。少騰飛夫妻兩個也在渴望等待申辦揭曉……
“我們亞洲,山是高昂的頭;我們亞洲,河像熱血流;我們亞洲,樹都根蓮根;我們亞洲,雲也手握手……“北京亞運會都讓國人激動萬分,可想而知奧運會申辦成功,那將會是什麼情景。北京奧運申辦成功,少騰飛夫妻當場爆發的力量不低於一聲巨大的響雷,少騰飛將劉毅芳整個人抱了起來,這可是前所未有的壯舉。
國運昌盛,無法抗拒。這一年,兒子誕生了,10月22日誕生的!
那一年,少騰飛印象很深——孩子出生了,他也被評選為工廠優秀員工。
他在日記裏寫得清清楚楚:10月20日,橋總成日產量達到650輛份,創曆史最高紀錄,我們工作到次日天亮;21日,670輛份,又刷新曆史記錄,我們工作到次日上午陽光燦爛;22日,685,再破記錄,我們單班開雙線,工作到次日豔陽高照;23日,720,創極限,我們憑著堅韌不拔的毅力,幹到次日上午驕陽似火。產量持續攀升,我們連日加班加點,回家躺不到4、5個小時,我起床就去上班,孩子出生的喜訊沒有時間去高興。
那一年我們班組獲得多項榮譽,我被評選為工廠優秀員工,吃慶功宴時,我把孩子抱著,和愛人用筷子敲桌子喊“老虎、雞、蟲、杠子”,輸了就喝酒,孩子跟著模仿,也要一隻筷子敲著喊“杠、杠、杠”,樣子很逗,“杠”是他學會的第一個詞,後來見筷子就喊“杠”。看到我們喝酒,他也要喝,我就在酒杯裏倒茶水給他喝,我酒杯裏空了,他拿著玩,並模仿喝酒的動作,後來他不再喝酒杯裏倒的茶水了,非要喝酒杯裏的酒,我就用筷子沾幾滴放到他嘴裏,不大一會兒他顯得很興奮。愛人向我敬酒,祝賀我被評為先進,後來隻要我被評為先進或者受到表彰,我愛人就請我到外麵吃飯,孩子就喊“杠”——“杠”在孩子心裏又成了“先進”或“表彰”的代名詞。
事實證明胎教有必要,也有意義,對孩子在悟性方麵、性格方麵起了不小的作用。少誌鴻出生後模仿能力強,啞啞學語時就有音樂天賦。
雖然是滿月,天上卻有一層淡淡的雲,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為這恰是到了好處——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別有風味。少誌鴻出生後一個月,天天是吃了睡,睡了吃,就蝸居在媽媽懷裏,少騰飛怎麼逗,就是不醒。他睡覺,少騰飛唱歌給他聽:
“昏睡百年,國人漸已醒。睜開眼吧小心看吧,哪個願臣虜自認,因為畏縮與忍讓,人家驕氣日盛……”
若是在床上睡的話,那小家夥樣子可有趣,兩隻小手,直溜溜舉過頭頂,就和奧運會跳水時手臂的動作如出一轍。要麼在床上弄出個睡覺姿勢,你不曉得他是怎麼運動的,明明頭朝東頭兒睡,眨眼就轉到西頭兒了。所以在觀賞奧運會時,少騰飛總覺得少誌鴻這些跳水動作、造型與他還沒滿月時睡覺的姿態有些一脈相承的感覺。夫妻倆人達成共識,給孩子輪流讀書,講故事,背詩詞,任憑你怎麼早期教育,少誌鴻就是一個字:睡。放音樂時,照樣睡,一點兒反應也沒有。可劉夏軍來了就不一樣,聽到劉夏軍說話聲音就醒了,劉夏軍抱他說:"健兒認識舅?"少誌鴻還應個聲,小嘴兒舔著劉夏軍的臉,劉毅芳說:"髒死了。"少誌鴻望望,眼神詫異,那意思就是:"你在說我嗎?我照舔不誤。"雖然不會表達,緊接著又舔就是無聲的回答。說也怪,少誌鴻小時侯除舔過劉夏軍的臉,還真沒有再舔過第二個人。並且發出來的小聲音就像唱歌一樣,讓劉夏軍開懷不已。
“喂!我不回家了。”劉毅芳給家裏打電話。
一場雪,一次挑戰。從昨天下午開始下雪,一夜間大地變白了,路麵已經封凍,結冰和積雪使推車和叉車無法通行,走路都很困難。“夜望無際,高產需要勇氣,自強不息,再接再厲;戰勝寒冷,戰勝疲倦,明年的今天就會有美好的回憶。”深夜2點多鍾,劉毅芳從車間出來,沒走多遠,就高聲唱起自編的歌詞。過了片刻她回到車間,同事問她出去怎麼想到要唱歌,回答:這時人又困又累,出去通過寒冷驅走疲倦,通過吼兩嗓子振作精神。
有這樣的員工,我們還能有什麼樣的困難克服不了?橋總成每天日產量達到1100台,比去年高產增長76.9%;日產量翻一番。以劉毅芳這條線為例,日產量達到490台就是滿負荷生產,節奏快、中間沒有喘氣的機會,幹這一序不僅要有體力,還要有很高的熟練程度,新人上崗至少需要兩個月才能達到供應後序裝配的速度。一台總成要加工四個部件,一個部件要翻轉兩次,裝20個螺栓,每裝1顆螺栓就要移動一次,一小時最快速度能裝20台,班產達到180台,中午就要加班,提前對總裝線進行準備,否則供應不上總裝裝配;日產量達到460台,中午加班不說,還要一直幹到晚上7點鍾才能下班。490台的日產量,可想而知,就要幹到晚上8、9點鍾,24個小時能完成日產量480台,490台的日產量至少需要23個小時,緊張程度不言而喻,而且越往後幹,人隨著體力消耗,加工速度越來越慢,所以說這一序的人是咬緊牙關,一台一台苦幹出來的。劉毅芳在臨晨6點鍾下班時,一直站在設備旁邊不動,同事喊她回家,她不走並笑著說“想走也走不了,腿腳麻了,沒有知覺”。說也是昨天下午6點多鍾開始幹,頂著幹,一直沒有喘口氣。後來同事把她攙扶到員工休息室,身上暖和了才開始回家。
這種當媽的,帶出來的兒子能差嗎?孩子在家哭了差不多是一夜,醒醒哭了,又睡,睡不了好大會兒,醒了又哭,為什麼?因為孩子還在哺乳期,餓了,能睡著嗎?少騰飛幹急,沒辦法,誰會知道劉毅芳這麼晚還沒回來?
冬天夜裏溫度很低,不穿棉衣會凍得直打顫,然而麵對寒冷、麵對困倦,劉毅芳選擇的是幹活兒,不歇氣地幹,精神抖擻,穿的少,臉上掛著汗珠子。她對待高產,樂觀豪邁,充滿朝氣,外號“鐵木蘭”,就是有勁兒,始終不知道累;不是“勞模”勝似勞模,加班最多,幹活兒最先最早;質量上,她的名字叫“樣板兒”,就是幹出來的活兒,質量問題少,對質量要求嚴格,善於開展標準作業;生產上,她姓“韌”,就是幹活兒幹的多,像青鬆一樣不怕嚴寒、不辭勞苦,手凍得裂口,依然用冷水擦洗設備和輥道。麵對日產量高達490台的生產任務,她的口號是“高產沒有退路。”依靠一種支撐精神,一種頑強的支撐精神,確保總裝需求和供應。
回到家,老遠就聽到孩子在歇斯底裏地哭。餓得太厲害了,昨天下午5:30餓到今天早晨7:00,少騰飛看到劉毅芳到家,眼淚一下子噴發,瘋了似的,使勁踢牆,對著牆進行拳擊。孩子美美地吃了一頓早餐,可劉毅芳也是三把鼻涕四把淚的,傷心不已:“沒想到孩子這麼小就受這麼大的罪。”心裏太愧疚了。
3
少誌鴻出生這一年,少騰飛喜氣洋洋,下河學起了遊泳。
少騰飛學遊泳不惜血本,下功夫練,他買的遊泳技巧類書籍和磁帶、光盤、牒子,足足堆滿兩層書架。在家裏天天練、反複練標準動作,趴在凳子上,胳膊伸直向前伸,腳部並攏,上下打,頭部落下、抬起,少誌鴻看到後,蹣跚著沿牆邊扶過來,也要上到凳子上趴著學,有模有樣地學,少騰飛抱他,他就小手直把少騰飛推開,一歲大一點兒的時侯,會走路了,就自個兒挪凳子朝上爬,隻聽"哇"的一聲,少誌鴻哭得聲嘶力竭,少騰飛急步跑上去,已來不急,原來少誌鴻從登子上一頭栽下來,額頭上磕出一個紫紅色大包。劉毅芳回來見少誌鴻磕那麼重,哭得撕心裂肺,失去控製似的捶打少騰飛,少騰飛耷拉著頭不還手,為此劉毅芳很長段時間不理睬少騰飛,兩口子打冷戰,直到少誌鴻額頭上的包消下去,沒有了,冷戰才宣告結束。
少騰飛在家練了一段時間遊泳動作後開始下水。他帶著兒子一起去,兒子在沙灘上玩兒,他在水邊上遊,先遊1米、2米、4米,在家裏遊泳動作練那麼紮實,到河裏實戰,就派不上用場了,下水時,胳膊還沒來得及前伸,就要沉底。直到能遊30米遠的時候,膽子大了,開始向深水區遊起來。少誌鴻2歲時,下午4點去的沙灘,到晚上8點,沙灘沒人了,還不見少騰飛人影,天已是暮色,兒子在哭,楊欣飛一家3口順著哭聲來到了少誌鴻麵前。
“葉青,這孩子的爸媽是我們一個單位的。”
“他們大人呢?”
楊欣飛看到沙灘上的衣服,明白了,意識到有可能出事了,說:“你把這孩子先帶回我們家,我沿著河邊找找。”
“那你就注意安全。”柳葉青對丈夫交待後,帶著自己的女兒楊采蓮和少誌鴻離去。
到了快9點的時候,少騰飛來到沙灘上,沒看到少誌鴻,心裏惶恐不安,兒子不見了。他顧不得想那麼多,快速跑回家去,劉毅芳還在等著父子回來吃晚飯。
“什麼時候了,才回來?”
“兒子呢?”少騰飛劈頭蓋臉問。
“兒子不是你帶著嗎?”
“啊?”這下糟了,少騰飛趕緊返回去尋找,劉毅芳也慌忙忙跟著。
“到底怎麼回事啊?”
原來,河中間有一片沙灘,很多遊泳的人都遊到沙灘上玩耍,他心裏癢癢的,也開始挑戰,向河中間沙灘上遊,結果沒遊過去,被水流衝到下遊,心裏想“這完了”,還是他命大,下遊有人劃著下船在垂釣,看到水麵上漂著一個人影,就拉他上來,並把他送到岸上。
“兒子找不到,我給你拚命。”劉毅芳哭啊,哭得天昏地暗。
楊欣飛過來:“你們兒子,在我家裏。”
少騰飛轉悲為喜,連聲道謝,抱著楊欣飛:“楊師傅,感激,感激”
劉毅芳也十分感動。
對楊欣飛,少騰飛夫妻是知道的,因為楊欣飛,工廠名人!
“榮譽是企業的,成績是大家的,我隻是一個代表……”從公司技能比武表彰會上領獎歸來的楊欣飛很謙虛地說。新品機加工線,是工廠興建不久的集數控車、鏜、磨、銑、數控加工中心為一體的生產線,工廠既把這條線作為生產陣地,同時又作為“教學基地”。楊欣飛原是一名普通車工,對數控加工一無所知,然而他對“數控加工是企業發展的趨勢”認識十分明確,除了主動接受工廠和車間組織的技能培訓以外,還不斷利用工餘時間、生產間隙,鑽研數控專業知識。這條線又增添一批新的數控設備,他跟著專業人員學習機床調試,對照設備說明書、圖紙和一些相關數據資料來消化並吸收理論知識,在師傅指導下進行實戰演練,這使得楊欣飛在很短時間內,技能水平得到迅速提升,並使他本人成為新品機加工線的一名技術骨幹。
楊欣飛始終不滿足於現狀,他立足崗位學習數控磨、鏜、銑作業編程,積累資料達10000多頁,為員工樹立了良好的榜樣。他“牽線搭橋”,組織員工開展“互動教學”,為車間“數控加工中心”教學提供第一手資料,員工根據他工作中整理的原始數據和寫的日記,開展“崗位練兵”;他本人通過參加勞動競賽激發學習興趣,培訓率達100%,成為新品機加工線上最早的一名技術“全線通”。
工廠積極發動員工改善,為高產鼓士氣、濃氛圍,增強員工團隊意識,改善作業環境,提升產品質量,提高生產效率和降成本。楊欣飛善於在改善中學習,在學習中改善,新品機加工線產量不斷攀升,刀具費用超標,他將《降低機加工刀具費用》作為改善課題,對生產線刀具消耗進行現狀把握,開展作業觀察,製定對策,利用工餘時間鑽研《數控刀具大全》,掌握數控刀具的種類、正確使用的方法,由於他沒有學習過統計學,在製訂改善對策時遇到一些難題,他買來相關的書籍,勤奮自學,經過艱辛努力,完成了此項課題,節約成本14.17萬元。在《提升新品機加工線產能》的QCD改善項目中,他針對生產線作業節拍不均勻、瓶頸工序導致後序等待現象突出、更換模具時間長等諸多問題,充分發揚團隊精神,從優化工藝布局、改善工位器具、班次調整、4M變更、技能培訓方麵,對整條線產能進行提升,使生產效率提升了45%。為消除安全隱患、改善作業環境,他積極開展危險源辨識,做好安全整改,治理“跑、冒、滴、漏”的現象,指導新人上崗,對吊具進行改善達678件。通過開展小改善、小指標、小課題、小課堂活動,他堅持理論學習,共撰寫讀書筆記和心得體會123篇,利用生產間隙開展“小課堂”活動24次/季度,在“師帶徒”活動中,對車間新人開展數控操作工技能培訓,為員工講解操作要領,準備課件,還解決他們在學習和工作中的技術問題,使新人已經成為生產線的技術骨幹或生產能手。敬崗愛業,創先爭優,是楊欣飛的工作品質。他對質量要求非常嚴格,憑著對技術的鑽研,對理論的學習,他生產的工件始終是“0缺陷”,成為生產線的標杆。隨著新品種類和產量的增長,習慣於從事普件生產的員工,對多品種加工在質量上不能確保“無不符合項”的要求,他就毫不猶豫的擔任了數控磨工序的重任,連續上兩個班次,日工作時間長達16個小時。每種新品切換頻繁,效率低,如何提升數控加工中心生產柔性化能力,他積極分析原因,製定對策措施,將模具進行調整,改變裝夾角度,提高作業姿勢符合性,從而縮短了瓶頸工序的作業時間,減少了換模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