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大早,楊誌就騎著單車出去了。
從村裏出來,拐上了泥路,他就用力地蹬腳踏。這條路太爛,聽那些有親戚在省城的鄉鄰說,省城那都都是水泥路、磚頭路。什麼時候自己這窮鄉僻壤能修個水泥路就好了。
從西鄉到潭鎮一共5裏路,除了一路上泥濘、坑坑窪窪、石頭突兀之外,這5裏路程中還有兩個大坡,爬這兩個大坡,好像爬半個山坡一樣,所以人們叫第一個坡做半山坡,另一個就叫五裏坡。
一般人爬這兩個坡,就算有單車,也是推著上,因為太陡,太高。當然,大部分人還是走路的,畢竟有單車的人還是少數。
走完半山坡和五裏坡之後,再走一段平路,就到了潭鎮,也就是楊誌和老曾上回賣對聯失敗的地方。潭鎮是附近十裏八鄉的中心地,周圍鄉村以它為中心,向外一圈圈地擴展。西鄉和東鄉算是離得比較近的了。
十裏八鄉基本都是山地多,連綿起伏,在這中間的間隙,各個小村落艱難地匍匐在上麵。獨獨潭鎮,恰巧落在去往省城的省道路的旁邊。因著交通的便利、道路的通暢,潭鎮慢慢地發展這個縣裏最發達的一個城鎮之一。另一個是就是縣城,沒法比。
這也是為什麼楊誌之前賣柴、賣對聯,都第一選擇來潭鎮,因為潭鎮的集市是最熱鬧的,每逢圩日,各個鄉、各個村的人或走路、或騎車,都來買東西。
人們不僅是去集市,還去店裏吃點東西、買點書、買個新衣服等。潭鎮有一條街,按楊誌的看法,那其實是比縣城還熱鬧。
經過上一次賣對聯管理處的人那樣的奚落,他才知道原來賣不是農產品的東西,還得申請證照。要這麼說,想開店,豈不是更難了?
楊誌又到這裏幹什麼?
隻見他風塵仆仆地騎著車直奔一家修車店去。當然風塵仆仆,一路上塵土飛揚,又是泥又是沙。能不髒嗎?
這是一家專門修單車的店,不大。隻見一個老師傅在那裏補車胎,另一個年輕小夥在那裏打下手。
楊誌在門外探頭看了一會,隻見那小夥子雙手黑漆漆的,衣服也烏黑烏黑的,臉上也劃了好幾道修車機油的印記,一時半會還真不敢認。他遲疑地叫了一聲:“林天!”
林天抬頭一看,先是疑惑,再凝神一看,發現是楊誌,喜出望外,和老師傅說一聲後,連忙放下手中的工具,跑過來用力拍了一下楊誌的肩膀,高興地說:“喲,楊老師,很久沒見啦!”
“確實!中學畢業後就沒見過了。”楊誌感慨地說。
林天說道:“對呀,以前我們天天放學了就一起去遊泳呢!你現在忙什麼?”
楊誌說:“沒忙什麼。想起前兩天碰到你妹妹,她說你現在在你表叔家的修車店幫忙,就過來看看。”楊誌確實是前兩天逛西鄉賣豆腐時碰到了林天的妹妹。
林天說:“是呀,沒辦法,在家裏忙完農活後,我爸天天罵我,說我隻吃不進,我媽看不過眼,才人托人的,拐了七八個彎,才搭上了關係,說有個表叔在潭鎮開修車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