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高官到流放,麵對人生的大起大落,一般的人很難承受。但是,林則徐不但承受住了這種巨大的磨難,而且在流放伊犁的3年中,不辭辛勞,為新疆各族民眾殫精竭慮,幹了很多實實在在的好事。
鴉片戰爭,中國失敗,道光皇帝把林則徐當替罪羊,革去四品卿銜,從重發配伊犁“贖罪”。林則徐是禁煙、銷煙的民族英雄,何罪之有?
林則徐已經年近花甲,卻被流放到萬裏之遙的伊犁,他前麵的道路在哪裏?
他的希望在何處?國難當頭,報國無門,林則徐到西安竟然得了一場大病。幸虧有妻子和3個兒子陪同,他在西安休養兩個多月,才繼續西行,踏上流放的艱難路程。
林則徐要離開西安了,他的3個兒子陪他一起走。他多病的夫人送他出門,來到馬車前。夫人強忍悲痛,灑淚相別。林則徐笑著對夫人說,出遠門一定要胸襟開闊,笑容滿麵,誰也不是生來就是大官,一定要想開點。他又對夫人表達自己的誌向說,我現在的身體雖然不好,但是,我為了國家大事,連生死都置之度外,難道還會因為怕什麼禍福而逃避嗎!他當場吟唱道:
力微任重久神疲,
再竭衰庸定不支。
苟利國家生死以,
豈因禍福避趨之?
謫居正是君恩厚,
養拙剛於戍卒宜。
戲與山妻談故事,
試吟斷送老頭皮!
林則徐在3個兒子陪同下,自西安到達陝西乾州。但是,他對體弱的夫人很不放心,就讓大兒子回去照顧他的媽媽,然後帶著另外兩個兒子繼續西行。他們父子3人到了蘭州,蘭州的文武官員很敬佩林則徐的英雄壯舉,非常熱情地招待他,他們在蘭州住了10天,又繼續往河西走廊前進。
林則徐坐馬車來到了嘉峪關,他的馬車剛一過去,那斑駁的城門就吱吱嘎嘎地關上。林則徐回頭望著已緊閉的城門,不禁感慨萬千,頓生悲愴。他似乎覺得退路已經斷了,西出陽關無故人啊!滾滾紅塵就是如此的冷酷無情。他用一首詩來表達當時的感情:
一騎才過即閉關,
中原回首淚痕潸。
棄繻人去誰能識?
投筆功成老亦還。
奪得胭脂顏色澹,
唱殘楊柳鬢毛斑。
我來別有征途感,
不為衰齡盼賜環。
馬車在荒涼的戈壁上不緊不慢地前行,林則徐坐在顛簸搖晃的車上閉目冥思。他的眼前忽然出現虎門銷煙的場景:
1839年6月3日,雨過天晴,成群結隊的百姓,組成浩浩蕩蕩的人流,向虎門海灘湧去,那裏人山人海,水泄不通。在海灘高處,早挖了兩個15丈見方的銷煙池,池前有一個涵洞通向大海,池後有水溝可以往裏灌水。圍繞大池兩旁,站著威武雄壯的士卒,山前山後,紮滿兵哨。
林則徐健步登上高台,此時,旌旗飄揚,禮炮齊鳴,人聲鼎沸,萬目仰望。林則徐一聲令下,銷煙開始!這時,銷煙池裏已經灌上了水,再把一包包海鹽倒入池內。工人們把一塊塊鴉片過秤後切成4塊,投入灌滿鹽的大池中浸泡、攪拌、溶解,再把一擔擔生石灰倒進池內。頃刻間,池水沸騰起來,黑色的鴉片在池子裏翻滾,白色煙霧在池上蒸騰,鴉片就這樣焚化銷毀。圍觀的群眾歡呼聲震耳欲聾。大海退潮了,通向大海的涵洞打開,已經銷毀的鴉片被海水卷走。一些洋人看到這驚天動地的場麵,都十分震驚,對林則徐摘帽躬身,表示敬畏。
從高官到流放,麵對人生的大起大落,一般的人很難承受。但是,林則徐不但承受住了這種巨大的磨難,而且在流放伊犁的3年中,不辭辛勞,為新疆各族民眾殫精竭慮,幹了很多實實在在的好事。
鴉片戰爭,中國失敗,道光皇帝把林則徐當替罪羊,革去四品卿銜,從重發配伊犁“贖罪”。林則徐是禁煙、銷煙的民族英雄,何罪之有?
林則徐已經年近花甲,卻被流放到萬裏之遙的伊犁,他前麵的道路在哪裏?
他的希望在何處?國難當頭,報國無門,林則徐到西安竟然得了一場大病。幸虧有妻子和3個兒子陪同,他在西安休養兩個多月,才繼續西行,踏上流放的艱難路程。
林則徐要離開西安了,他的3個兒子陪他一起走。他多病的夫人送他出門,來到馬車前。夫人強忍悲痛,灑淚相別。林則徐笑著對夫人說,出遠門一定要胸襟開闊,笑容滿麵,誰也不是生來就是大官,一定要想開點。他又對夫人表達自己的誌向說,我現在的身體雖然不好,但是,我為了國家大事,連生死都置之度外,難道還會因為怕什麼禍福而逃避嗎!他當場吟唱道:
力微任重久神疲,
再竭衰庸定不支。
苟利國家生死以,
豈因禍福避趨之?
謫居正是君恩厚,
養拙剛於戍卒宜。
戲與山妻談故事,
試吟斷送老頭皮!
林則徐在3個兒子陪同下,自西安到達陝西乾州。但是,他對體弱的夫人很不放心,就讓大兒子回去照顧他的媽媽,然後帶著另外兩個兒子繼續西行。他們父子3人到了蘭州,蘭州的文武官員很敬佩林則徐的英雄壯舉,非常熱情地招待他,他們在蘭州住了10天,又繼續往河西走廊前進。
林則徐坐馬車來到了嘉峪關,他的馬車剛一過去,那斑駁的城門就吱吱嘎嘎地關上。林則徐回頭望著已緊閉的城門,不禁感慨萬千,頓生悲愴。他似乎覺得退路已經斷了,西出陽關無故人啊!滾滾紅塵就是如此的冷酷無情。他用一首詩來表達當時的感情:
一騎才過即閉關,
中原回首淚痕潸。
棄繻人去誰能識?
投筆功成老亦還。
奪得胭脂顏色澹,
唱殘楊柳鬢毛斑。
我來別有征途感,
不為衰齡盼賜環。
馬車在荒涼的戈壁上不緊不慢地前行,林則徐坐在顛簸搖晃的車上閉目冥思。他的眼前忽然出現虎門銷煙的場景:
1839年6月3日,雨過天晴,成群結隊的百姓,組成浩浩蕩蕩的人流,向虎門海灘湧去,那裏人山人海,水泄不通。在海灘高處,早挖了兩個15丈見方的銷煙池,池前有一個涵洞通向大海,池後有水溝可以往裏灌水。圍繞大池兩旁,站著威武雄壯的士卒,山前山後,紮滿兵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