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涼州亂起(2 / 2)

此時的安定郡太守空缺,安定都尉實際上已經是安定一郡的最高軍政長官了,所以傅燮實際上就是安定郡的最高領導。

到任之後,傅燮開始忙著整理安定郡積攢下來的軍政事務,他首先任命臧霸為安定郡長史,協助他處理軍政事務,任命馬寧為安定郡軍司馬,負責安定郡邊軍的編練指揮。

他帶來的一千漢軍精銳和當地原有的一千邊軍重新混編,按照北軍的標準進行日常訓練。

傅燮還通過朋友的關係,從山丹軍馬場以及涼州其餘各郡弄來千匹戰馬,都是優良的西涼戰馬,他讓臧霸和馬寧,將他們帶來的一千人訓練成騎兵。

在涼州,他們的主要對手不再是黃巾軍這樣的農民武裝,而是羌人、匈奴人,甚至是鮮卑人這樣的遊牧民族,個個都是騎射功夫出眾,隻有騎兵才能有效的對付騎兵。

傅燮請來了親近漢人的羌族高手來教授他們騎射功夫,馬寧在這上麵展露了驚人的天賦,很多要領都是一學就會,臧霸則成了反麵教材,實在是笨的可以,最後放棄了這方麵的嚐試。

麴義也學的很快,畢竟他從小就有這方麵的底子,他可是跟著村裏的羌人學過的。

十二月,從雒陽傳來消息,漢靈帝為了慶祝剿滅黃巾起義,大赦天下,董卓被釋放,並且官複原職,仍然擔任河東郡太守,據說是因為他給大將軍何進送了大禮,才會有這樣的安排。

同樣是這個月,涼州發生了一件大事,這件大事帶來的影響和後果,對於雒陽朝廷造成的震動絲毫不下於黃巾起義。

湟中的羌人首領北宮伯玉宣稱自己響應太平道張角的起義,率領族人起兵反叛,涼州的許多羌人部落紛紛響應。

北宮伯玉將時任涼州督軍從事的邊允和涼州從事韓約劫為人質,不與放還,還勸說他們加入自己一方。

涼州刺史左昌派蓋勳率軍駐守阿陽縣,防止叛軍進犯。

叛軍見阿陽縣防守嚴密,無法得手,便轉向進攻金城郡,打破城池,斬殺了金城郡太守陳懿,並且將罪責推到了邊允、韓約二人身上,逼其入夥。

被逼無奈,邊允改名為邊章,韓約改名為韓遂,所有叛軍公推邊章為其首領,並且大肆招兵買馬,擴充隊伍。

公元一八五年,二月,上任不過四個多月的傅燮便身染重疾,沒辦法隻能回到雒陽治病,離開了安定都尉一職,馬寧給鍾繇寫信,希望他能派人找到張仲景給傅燮治病。

傅燮離開安定,卻把臧霸和馬寧他們留在了這裏,涼州亂事已起,傅燮希望臧霸、馬寧能夠協助新任的安定郡太守保護好安定郡的百姓,避免百姓流離失所。

傅燮走後,臧霸和馬寧日夜操練手下邊軍,並且組織征召義勇軍,他們已經聽說了此次涼州叛亂,規模很大,以羌人為主。

安定郡也有不少羌人,雖然大多數都是親近漢人的,卻難免沒有被蠱惑裹挾的,他們隻能提高警惕,才能做到保境安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