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論功行賞(1 / 2)

皇甫嵩這裏一時間是八方英雄雲集,各路官軍陸續會合,全力以赴的準備著與冀州黃巾軍的最後一戰,黃巾起義發起的快,朝廷鎮壓的也快。

就在皇甫嵩精心準備之際,冀州黃巾軍內部卻有大事發生,太平道的教主,冀州黃巾軍的最高領導人張角此時病入膏肓,將領導權轉交給了張梁。

他感歎自己時運不濟,也分析了一下黃巾軍的時局,雖然天下各州都有義軍響應,揭竿而起,卻是互不統屬,自己雖然是教宗,卻也隻能指揮得動冀州直屬自己的這支黃巾軍。

朝廷對黃巾起義的重視程度也超乎了他的想象,最精銳的中央禁軍第一時間就投入了剿滅太平道的戰爭之中,規模最大影響最大的潁川、汝南、南陽三地的黃巾義軍已經被陸續剿滅了。

皇甫嵩、朱儁不愧是大漢第一流的名將,名將加上精兵,他已經預感到了冀州義軍的未來,自己死後,他的兩個兄弟更加駕馭不了這些桀驁不馴的部眾,失敗已經注定。

可惜自己苦心籌劃了十幾年,辛辛苦苦組織起來的這支力量,就這樣消失在曆史的長河之中了,不過他也堅信,這個腐朽的朝廷也是大廈將傾,搖搖欲墜了,希望自己就是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他囑咐張梁,將來如果黃巾起義失敗,太平道的弟子可以轉入地下,以宗教的形式宣揚和傳承他們的教義,把太平道的火種保留下去。

沒過幾天,張角就病重不治,黃巾軍陷入了一片沉痛哀傷之中,張角這些年來一直都是他們的大賢良師,是他們的精神支柱,張角的死對他們是極大的打擊。

皇甫嵩很快就得到了張角已死的消息,皇甫嵩決心利用這個消息,他連夜發動了偷襲作戰,他把自己帳下的所有力量都用上了,畢其功於一役。

廣宗隻是一座小縣城,而聚集於此的黃巾軍足有十萬餘人,所以黃巾軍在廣宗城外建造了一座很大的軍營,和廣宗城形成一體。

皇甫嵩偷襲的就是廣宗城外的黃巾軍大營,張梁此時還沉浸在失去兄長的悲痛中,壓根沒想到漢軍會挑在這個時候偷襲。

各路漢軍從四麵八方同時發起了進攻,其中也包括公孫瓚的烏桓騎兵和劉備的義勇軍,廣宗的黃巾軍堅守了數個月,早已是強弩之末。

之前的盧植、董卓雖然沒有打敗他們,卻給他們造成了極大的傷亡和消耗,尤其是冀州黃巾軍的主力損失極大,等到皇甫嵩進攻的時候,他們再也無法像以前一樣頑強抵抗了。

漢軍殺入黃巾軍的大營,皇甫嵩在戰前就已經頒下軍令,廣宗的黃巾軍都是太平道的死硬分子,所以不接受投降,一律殺無赦。

臧霸、馬寧帶領著自己手下的漢軍衝在最前麵,見到黃巾軍一律斬首,即使對方放下武器,想要投降。

十萬黃巾軍這一次真是上天無路,入地無門,漢軍不接受投降,他們又沒有什麼戰鬥意誌,隻能是被漢軍驅趕著退向了清河河岸。

麵前是滿臉殺氣,麵目猙獰的漢軍,背後則是寬闊的清河,終於有那忍受不了的黃巾軍,高喊著他們的口號,“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然後縱身跳入了清河。

有人帶頭,就有人景從,到最後有大半的黃巾軍跳入了清河之中,以身殉道,剩下的人則和漢軍拚了個你死我活,最終三萬多人被漢軍斬首,跳河自殺的黃巾軍則多達五萬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