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霍元甲齊名的武術家葉問(1 / 2)

葉問(1892年——1972年)佛山桑園葉族人,在七歲時,便拜師入陳華順門下(陳華順,為南海拳王梁讚的得意弟子)。當時陳華順年事已高,與葉問年齡相差數十歲之多,故葉問也以華公相稱,而陳華順對此年幼弟子極為疼愛,自收葉問為徒後,則不再接受任何人士拜門學技,葉問成為陳華順封門弟子,各年長師兄如吳仲素、陳汝棉、雷汝齊等,對此年幼師弟,更是照顧有加。華公逝世後,葉問再隨師兄吳仲素鑽研拳技。到葉問十六歲那年,遠離佛山,赴港求學外文,就讀於聖士提反學校。後隨梁壁(梁讚之子)學武。1950年赴香港,在港九飯店職工總會內傳授詠春拳術,從而一舉成名。其徒弟除總會及分會的會員、港九各地的中國工人外,還有在港的外國留學生。其弟子中最出名的是讓中國武術聞名世界的武打巨星李小龍。

軼事

據說當年葉問在香港逝世前,曾給弟子留下口信,以後要繼續學習正宗的詠春拳,就到佛山夏教找郭富。強調學武千萬別爭第一的郭富為人低調,曾退隱江湖30餘年,在昔日的廣州南方大廈做一個普通的職工,人稱“二叔”,是葉問的首批徒弟之一。

上周五下午,記者在南海平洲夏教一個旺中帶靜的小屋找到了80多歲高齡的“二叔”郭富。郭富臉上皮膚光滑,精神不錯,回憶起師父葉問的點點滴滴,郭富的思路非常清晰。

為人謙遜,弟子皆稱問叔

上世紀30年代,學詠春拳還是富人弟子所為,當年的郭富是個窮鬼,孤單單一個人從平洲到佛山永安路一間糖麵鋪打工。郭富說,糖麵鋪對麵有一間叫“聯倡”的花紗店,他發現,每逢入夜以後,就有不少人進出,他偷偷從花紗店的門縫往裏看,原來是一幫年輕人在學拳。郭富打聽後得知原來是當地一周姓富翁請葉問在教授詠春拳。自幼喜拳術的郭富第二天便托人找“問叔”拜師,結果葉問一口回絕。經過長達半年的持久戰,郭富終於被這個誠心的年輕人打動。郭富非常興奮,高興地行禮大叫師父,可葉問卻很嚴肅地說,千萬不要叫師父。後來,師兄們才告訴郭富說,葉問是個非常謙虛的人,不喜歡弟子們叫他師父,徒弟們都稱師父葉問為“問叔”。

勤奮好學,師父拳譜相贈

郭富說,以前師父教徒弟功夫多少會有所保留,葉問7歲跟陳華順學藝,是陳華順的封門弟子。葉問悟性極強,勤奮且善於思考,陳極喜歡這個弟子。當時陳華順的兒子是個不太爭氣的二世祖,曾經偷了父親藏在枕頭箱底下的藥書和武術書到當鋪換了六十兩銀子,陳華順知道後非常生氣,贖出書後馬上把書送給了葉問。六年後陳臨終時囑咐弟子吳仲素繼續教授葉問。吳仲素為人豪爽,受師父所托,對師弟葉問也是盡心盡力。郭富說,葉問不但得到陳華順教授的武功,還學了吳仲素的武功,此外,到香港後,聰明的葉問還學到了師公梁讚兒子梁壁的武藝。

郭富說,葉問強調的是招數的實用性,不“講手”,就不知自己所練功夫的優劣長短。葉問認為,功夫最終是打出來的,而不是練出來的,隻有在講手中,才能不斷地完善和強大自己。跟隨師兄吳仲素學藝了一段時間後,葉問被父母送到香港讀書,巧遇在香港從商的梁讚之子梁壁。葉問天天去找梁壁“講手”。葉問施展自己從前認為極難給別人破解的“絕招”,但隻要一經接觸,便給人家輕輕地帶過,最不服氣的是連人家手腳怎樣動作也看不清楚,便莫名其妙地給人家拋得老遠。郭富說,葉問這樣找梁壁比了五六天後,實在想不通到底怎麼回事,於是不再找梁壁“講手”,反倒是梁壁見葉問不再來試武藝,就找上門去,看到葉問一個人模仿比武時的情形在練武。梁壁很喜歡這個好學聰敏的侄子,於是把自己跟父親梁讚所學的武藝也教授給葉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