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神劍(2 / 2)

唯有這四圍的蟈蟈蟋蟀的鳴奏,在為他們吟唱作伴;還有那遍野的螢火蟲點上了燈籠,在為他們祝福飛旋。

“火精劍,竟然被你得到了。”

深夜的荒山盆地之中,陡然傳來一清脆女子聲音,如幽靈,又似妖魅。

厲丘立時鬆開段君,心頭已然有所感念,段君立忙整頓一下形容和衣襟,退避到一邊,麵上羞赧無比。

這麼晚了,在這荒山野嶺中,竟然還會出現一個女子,堪堪此人來去無聲,形如鬼魅!

毫無疑問,是她——

蒙麵女子同樣一身黑衣黑褲,身姿輕盈地自十米之外緩步向厲丘走來。

“你怎麼會在這裏?你跟蹤我?”這關頭這場合見到她,厲丘有些發懵。

“哦?這算跟蹤嗎?”蒙麵女子瞟了一眼段君,輕聲一笑,“我昨晚不是跟你說過了麼,我這些日子會經常來找你的,

“今晚我在洛宅沒見到你,一打聽,你到了這裏來,所以,我也跟過來了。怎麼了,打攪了你的好事,你不爽了?”

“你知道的太多了!”厲丘俄而一笑,“但其實,是你想太多了,這裏沒什麼好事,不過我很爽!因為這把劍是我的了!

“你說它叫什麼劍來著?火—精—劍?”厲丘再一望插在地上的這柄通體火光煥發的長劍,瞬即眼睛放光,“火精劍?”

“火精劍,水火的火,精確的精。”蒙麵女子點點頭,“你很有福氣,這把一千多年前由天外火隕玄鐵打製的神劍,被你得到了。”

“真的是火精劍?!隻是……”厲丘已然形神震顫,“隻是,這柄傳說中的神劍,怎麼會埋在這裏,又怎麼會被我挖到了?!”

厲丘對火精劍的典故自是有所耳聞,此劍鑄於唐代中後期,和楊筠鬆以及厲家高祖厲伯紹所處同一時代,

楊筠鬆所著的《青囊奧語》裏對此劍還有過描述,典籍言此劍“夜見數尺光明,斫鐵即碎”。

《杜陽雜編》載:“火精劍,唐建中二年大林國所貢。雲其國有山,方數百裏,出神鐵。其山有癉毒,不可輕為采取。

“若中國之君有道,神鐵則自流煉之為劍,必多靈異。其劍之光如電,切金如泥。

“以朽磨之,則生煙焰;以金石擊之,則火光流起。

“唐德宗時,上將幸奉天,自攜火精劍出內殿,研檻上鐵狻猊,應手而碎,乃乘輿夜,待從皆見上仗數尺光明,即劍光也。”

火精劍由大林國君上貢給大唐天子,因而此劍第一位主人乃是唐德宗李適。

但建中四年(公元783年)十月“涇師之變”後,德宗倉皇出逃到奉天(今陝_西乾_縣),

成為唐朝繼玄宗、代宗之後又一位出京避亂的皇帝,而火精劍的下落卻自那時起便杳無蹤跡。

野史載火精劍被淮西節度使李希烈所獲,後來,又被在涇原兵變中稱帝的朱泚得到。

興元元年(公元784)七月,唐軍大將李晟擊敗朱泚收複京師,唐德宗重返長安,結束了顛沛逃離的流亡生涯。

因火精劍不知所蹤,唐德宗發動多方人馬在天下尋覓此劍,盡數無功而返,一柄天地神劍就此隱跡人倫。

一百多年後,黃巢起義,時有典籍載黃巢得到了火精劍,並以此神劍大敗唐軍,但野史並不可信。

五代十國中,又有傳河東節度使、後晉高祖石敬瑭得到了此劍。在宋朝時,傳宋將狄青曾獲此劍,也有說是張俊,但皆無所考據。

總之,可以確定的是,火精劍在唐德宗“涇師之變”後便消失匿跡,成為千古之謎。

而眼下,這柄消失了一千二百多年的不世神劍,落到了厲丘手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