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像有所希望,有所留戀,也有所茫然和恐懼。”
合上了雜誌,心緒低沉,正是傍晚的霞光擠著窗簾進來。我其實曾也喜歡過它,暮色四合。
嶗山底下的小鄉村孕育了太多童年的感動。或是采茶、灌田、偷山楂,又或隻是在大街、胡同上騎腳踏車、躲貓貓、玩沙子吧。自然或嬉鬧,沒人會害怕暮色來臨。
暮色如浪,從遠方群山裏湧來,攜著天上的愛戀。暮色化成母親喚我回家的聲音,或是那即便相隔幾裏也能感受到的母親飯菜的香氣。
這樣,我饑轆轆地往家跑,即使被暮色包圍。帶著一天的樂趣,和暮色給予我明天的祝福一同回家,隻為香噴噴的菜,一瓢山泉涼白開。
後來也幾度對暮色四合沒有感覺,任憑暮色將我圍住。那浪依舊從群山中湧出,帶著左鄰右舍的嘈雜聲吞噬了村莊。頭頂是黑暗結下的牢籠,風瑟瑟的吹,好像是在訴說著它們的故事。那時棲居這牢籠之中,久而久之便習以為常。暮色四合不過是枯燥代替枯燥,歡快被現實蓋上。
高架橋下,我尋覓了新的故事,新的四合。
天將昏,人也昏昏沉沉的,所有的愁緒都沒有傾瀉的地方。這就是最害怕暮色四合的時候。高高的居民樓接替了群山,不知道夕陽是什麼時候下山,它總是藏在高樓後麵。慢慢的暮色與寒氣相脅而來,穿梭於喧囂的叫鬧聲裏。我卻什麼也聽不見,好像內心早就被暮浪衝回了家鄉,期待著能夠再次放蕩不羈的跑在田野,聞到那飯菜的四溢香氣。可惜,柏油路和梧桐還是把我拉了回去,難言的暮色和回憶。
回家路上,我刻意加快腳步。若是冬天會更急。常在冬天的地鐵上看見窗外的餘暉灑在山腳下,隨後是逼近的暮色,逼近的歸思。它帶著野草的味道,撞進少年的眼裏,不勝此景,擊垮了在外的勇氣。
好久之後,也就適應了那種躲藏的暮色,來的陌生又熟悉的暮色。
偶一天晚上,暮色已過,天都黑下來了。停筆望向窗外,樓台錯落。各色的霓虹燈照著成中的喧鬧,別處頭頂的日光燈映照著平凡的生活。繁華落盡,終歸是黃土大地,市井自然。也可能是疫情的原因,麵對那些困在外地無家可歸的人感到可憐,才會有這些想法吧。隻希望那暮色溫柔待她們,或帶著她故鄉的氣息從一麵而來,入夢……
天地之大,都市繁華,暮色四合時便空空的隻有一人了。不知道沈從文當年站在城牆上會想什麼,我也不知道會不會成為“蒼然暮色,自遠而至,至無所見,而猶不欲歸”那樣。隻希望歸處有燈火,暮色戀山河。
“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渺邈,歸思難收。”
雜誌上這樣寫的,“暮色四合,要麼想家,無家可歸,真的是這樣。我害怕這暮色,也許對未來也是這樣。但若是曾經那山水間的少年,還會害怕嗎?
https://www.biqiugege8.com/book/32654479/645677154.html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qiugege8.com。筆趣閣手機版閱讀網址:m.biqiugege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