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般工神情凝重,過了好半響才道:“我不敢確定,但若其下真是河眼,那它必然連通鬼王渡。”頓了一頓又補充道:“那棺材樣式,僅限於我們鬼王渡使用,別的地方沒有。”
這就好說了,肯定是白濮熊探知周蒼等藏身河伯廟,便打開地下徑流門閥,輸送食屍蜥及藏人的棺材過來追殺他們。
老船工身為鬼王渡人,本不該透露族人秘密,隻他心中倘亮著,眼前周蒼心思縝密,別看表麵好像挺好相與樣子,實乃心狠手辣之輩,又他已顯露身手,要說什麼都不知道不清楚,顯然情理上說不過去,不透露些內情隻怕立有性命之憂。
周蒼聽罷點點頭,又問:“適才那團赤霧挺恐怖的,你可知來曆及應對方法?”冥老道武功、道法上的修為不低,如此輕易被幹掉,周蒼尋思赤霧倘若攻擊他們,他們一行人也決難逃出生天。
老船工吐了一口氣道:“據老祖宗傳下來的說法,那隻血蛤蟆確是鎮墓神獸,至赤霧是何物,老頭兒確實不知道。”說完他看向周蒼,生怕他不相信。
周蒼沒有任何表情,老船工心中忐忑不安,
“嗯,那你講講‘殺神蛤蟆’的故事來曆吧。”周蒼最終開口道。
“這是流傳在我們白氏族人裏的傳說,我一直都以為是杜撰的,不過現今看來,傳說卻是確有其事。”老船工說。
眾人重新燃起火堆,圍坐聽那老船工說起白家先祖的光輝事跡。
這一切要從長平之戰說起。
秦昭襄王四十七年,秦國大將王齕攻韓,奪取上黨,然後攻趙。
趙國大將廉頗在長平布置了三道防線:第一道是空倉嶺防線,第二道是丹河防線,第三道防線是百裏石長城。
三道防線東西數十裏,星羅棋布,互相連接。秦軍與趙軍的第一次遭遇戰,發生在第一道防線以西的山穀。混戰中,秦軍斬殺趙國前鋒,突破空倉嶺,攻占趙軍前線重鎮光豺城。
趙軍於空倉嶺陷落後,似乎曾作過加固南北兩翼以鉗製深入之敵的努力,所謂“趙軍築壘壁而守之”,結果沒有成功,“秦又攻其壘,……奪西壘壁”,終於空倉嶺南北幾十裏防線西壘壁完全陷落。
秦軍攻勢銳不可當,趙軍連戰不利,損失很大。廉頗重新分析敵我態勢,在看到地形因素不利於趙軍,而秦國補給線遠比趙軍漫長,後勤保障比趙國困難,決心放棄不易防守的丹河西岸陣地,全軍收縮至丹河以東第二道防線,構築壁壘,決心以逸待勞,以圖挫動秦軍銳氣,堅守待變。
從堅守的戰術目的來看,廉頗是成功的,秦軍無論怎麼攻打都突破不了丹河防線,秦趙兩軍形成對峙局麵,戰爭持續了三年,秦軍損兵折將。
長平之戰的第一個階段,是相持三年的消耗戰。“秦攻趙長平,趙無以食,請粟於齊而齊不聽。”戰略相持趙國無法繼續支撐下去,趙國的糧食產量隻有秦國的三分之一,戰爭相持三年,二十萬大軍的巨額消耗使得趙國經濟實力不濟的弱點完全暴露,更急於結束戰爭。加之閼與之戰,趙奢大敗秦軍,使得趙國心存僥幸心理,如果集中兵力決一死戰,或許秦國並不是不能戰勝,所以改變了堅守的策略,趙王用趙括替換了廉頗。其實“紙上談兵”的趙括隻是執行了趙王的旨意,換將是趙王主動和無奈的選擇,是趙王冒險尋求戰略大決戰的想法的體現。
趙國更換主將對抗秦軍的同時,秦昭襄王也秘密派遣武安君白起為上將軍,奔赴前線領軍。
白起初領任時,始終攻不破趙軍的防線,有種老鼠拉龜無從入手的感覺,心中煩悶。有一天,他上到前線視察地形,鼓舞士氣,突聽到有吼聲如牛,很是奇怪,此地交戰數年,莊稼牲畜早已絕跡,何來的耕牛?當下循聲尋去,本來以為就在附近,可是向前走了幾裏路,始終未見到牛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