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陳可逸很喜歡看老版本的《三國演義》電視劇,其中印象最深的,就是各種酒局,無一例外地都是“帳外若幹刀斧手,但聽將軍摔杯為號,便即殺入帳內,將其砍成肉醬。”
結果呢,由於種種原因,幾乎每一次都以失敗告終,說句不雅的話,這就叫做“強x不成反被日”。
看到後來,都給陳可逸留下一個印象:摔杯為號,往往成不了好事。
現在見到杜老給自己使眼色,陳可逸立即就有種摔杯為號的感覺:這是叫自己出場了,就像埋伏在帳外的刀斧手,是時候去誅殺對方boss了!
小兵殺boss,還是單殺,這是何等壯烈的節奏……
但是,作為一名光榮的刀斧手,應該以什麼樣的poss出手呢?
杜老給陳可逸使了個眼色,但沒見這家夥行動,心裏有些著急。
他對於釀造酒王之王的這個年輕人,無疑是很欣賞的,但卻這家夥過於自傲的性格,有些微不滿,認為應該稍稍壓一壓,這樣更有利於這個年輕人未來的發展。
誰能壓呢?自然,無論是自己,還是楊老,抑或是在場的另一些前輩,都能以自己的資曆和地位來強行壓製,但這並非良策。最好的手段,就是有人拿出更好的酒,殺一殺他的傲氣。
誰能拿出更好的酒?答案不言自明。陳可逸釀的酒,他是喝過的。心裏有數。
這小子不缺實力,隻是缺少一個展示的平台。若是在這個時候挺身而出,不但能力壓“酒王之王”,給那年輕人一個改進的機會,另一方麵,更能一舉成名!
天賜的良機,不抓住都要遭天譴!
“小鬼頭,怎麼還不上啊?”杜老一個勁衝著陳可逸使眼色,慫恿他勇敢上陣。
“我在考慮怎麼亮相。”陳可逸聳聳肩,無奈地攤了攤手。
怎麼亮相?這確實是一門學問。
杜老一下子想起了一則流傳於坊間的段子。堪稱經典案例:茅台酒是什麼走出國門的。
傳說,建國初期,周丞相出國訪問,參加了一次正式的博覽會,品評各國名酒。當然國產的茅台在一個角落裏,無人問津。周丞相為了引外國佬注意,於是故意裝作不小心,打翻了酒瓶,頓時空氣中彌漫開很濃烈的香味。吸引了外國佬的注意。
他們一品之下,頓時震驚。果真是好酒,從此便打開了市場,走出了國門。
當然,這個段子是真的,還是杜撰,到現在都沒定論,其中也有很多經不起推敲的地方:喝慣了威士忌,白蘭地以及葡萄酒的外國佬,乍一喝天朝的白酒。能夠適應這種與洋酒截然不同的味道麼?似乎直到現在,外國佬還是喝不慣白酒。
不過是否真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這個思路。曆史上也有不少類似的手法,效果都還不錯。杜老想到這裏,就偷偷向著陳可逸,做了一個摔瓶子的暗示。
“啪”的一聲,很清脆的玻璃碎裂的響動。很突兀地在大廳裏響起,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
尼瑪,玻璃酒瓶的威力就是大。要是現在的茅台瓶子,工藝好得很。輕易摔不碎,就算壞了也沒這麼大響動。
便宜貨,自然有便宜貨的好處!
“誰的酒瓶碎了?酒撒了。”
酒友們紛紛側目,看熱鬧。但一看這瓶子,就不禁搖了搖頭:檔次也太低了吧,這種酒是怎麼混進這個高級場合裏來的?
“不好意思,不好意思,這是我帶來的酒,不小心掉地上碎了。”陳可逸裝作很遺憾很可惜的樣子,說道:“哎,罷了,反正都這樣了,也別浪費了,大家湊合著嚐嚐味道吧。”
楊老見狀,暗地裏瞄了杜老一眼:你這個老酒鬼,一把年紀了,還耍這種滑頭。
杜老嘴角一翹,算是做了回應。然後滿懷期待地看著現場的反應,等待著酒友們一哄而上的場麵。
但冰冷的現實,讓他失望了。
酒瓶子是碎了,酒撒了一地,香味也是飄了些出來,但這酒的香味原本就淡,酒的成色和賣相也差,酒友們一看,就沒了胃口。
尼瑪的,連街頭散裝的高粱酒都不如,還好意思拿到這種場合來耍寶?
陳可逸招呼工作人員拿來幾個杯子,小心翼翼地將還剩在瓶子裏,沒有撒掉的酒盛了進去,然後對眾人說道:“不好意思,酒就隻剩這麼多了,無法讓大家都享有口福,隻能供幾個人品嚐。”
還搞起饑餓營銷了,吊眾人胃口?
但現實是,這幾杯酒,壓根就沒人動一下。
杜老一時之間,感覺心裏有些發涼:能夠想象陳可逸這個新人,在這種場合受到的冷遇,但沒想到,居然冷到了這樣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