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學道應走之途徑(1 / 1)

據嚴批老子所說,老子之學,又可貫通西洋學說,我們循著老途徑做去,必可將中西印三方學說,融合為一。老子之學,內聖外王,其修之於內也,則曰:“至虛靜,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視其複。”其推之於外也,則曰:“修之於身,其德乃興,修之於家,其德乃餘,修之於鄉,其德乃長,修之於邦,其德乃豐,修之於天下,其德乃普。”孔門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一以貫之,與老子之旨正同,此中國學說之特色也。佛學傳人中國,與固有的學術,發生衝突,程明道就用孔門的正心誠意,與佛學的明心見性,打通為一。

現在西洋的個人主義,國家主義,和社會主義,傳入中國,與固有學術,又生衝突,我們當用孔門的修齊治平,打通為一。西人把個人也,國家也,社會也,看為互不相容之三個場體,而三種主義,遂互相衝突。孔門則身也,家也,國也,天下也,一以貫之,於三者之中,添一個家字,老子更添一鄉字,毫不衝突,此中國主義之所以為大同主義也。

中印學術,早已融合,現在隻做融合中西學術之工作就是了。此種工作,一經完成,則世界學說,彙歸於一,學術一致,行為即一致,人世之紛爭可免,大同之政治可期。這種責任,應由中國人出來擔任,西洋人和印度人,是不能擔負的。何也?西印兩方人士,對於中國學術,素乏深切之研究,而中國人對於本國學術研究了數千年,對於印度學術,研究了二千年,甲午庚子兩役而後,中國人盡量的研究西洋學術,已四十五年,所以融合中西印三方學術的工作,應該中國人出來擔負,是在我國學者,順應此種之趨勢,努力為之而已。

據嚴批老子所說,老子之學,又可貫通西洋學說,我們循著老途徑做去,必可將中西印三方學說,融合為一。老子之學,內聖外王,其修之於內也,則曰:“至虛靜,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視其複。”其推之於外也,則曰:“修之於身,其德乃興,修之於家,其德乃餘,修之於鄉,其德乃長,修之於邦,其德乃豐,修之於天下,其德乃普。”孔門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一以貫之,與老子之旨正同,此中國學說之特色也。佛學傳人中國,與固有的學術,發生衝突,程明道就用孔門的正心誠意,與佛學的明心見性,打通為一。

現在西洋的個人主義,國家主義,和社會主義,傳入中國,與固有學術,又生衝突,我們當用孔門的修齊治平,打通為一。西人把個人也,國家也,社會也,看為互不相容之三個場體,而三種主義,遂互相衝突。孔門則身也,家也,國也,天下也,一以貫之,於三者之中,添一個家字,老子更添一鄉字,毫不衝突,此中國主義之所以為大同主義也。

中印學術,早已融合,現在隻做融合中西學術之工作就是了。此種工作,一經完成,則世界學說,彙歸於一,學術一致,行為即一致,人世之紛爭可免,大同之政治可期。這種責任,應由中國人出來擔任,西洋人和印度人,是不能擔負的。何也?西印兩方人士,對於中國學術,素乏深切之研究,而中國人對於本國學術研究了數千年,對於印度學術,研究了二千年,甲午庚子兩役而後,中國人盡量的研究西洋學術,已四十五年,所以融合中西印三方學術的工作,應該中國人出來擔負,是在我國學者,順應此種之趨勢,努力為之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