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 戈文在行動(1 / 2)

第二天隨著香港各大報紙發行,關於香港中文大學頒授巴金先生榮譽文學博士學位的典禮儀式上的更多細節被披露了出來,這些新聞角度不同,立場不同,報道的著重點也不同,讓廣大香港市民應接不暇,沸騰不已。

大多數香港市民把目光聚焦在戈文和李議員兩人的辯論以及戈文與倪匡打賭這兩件事情上。至於頒授儀式,真如香港中文大學校長李卓敏預測的那樣成為這場熱鬧的背景板。

這些天,香港的報紙上本來就有著關於香港回歸的爭論,而戈文在頒授儀式上與李議員的辯論正如火上澆油一般,直接將這場以內地代表團與親英派為主的輿論鬥爭進展到白熱化的程度,也直接將這些問題擺在了所有香港市民的麵前。

香港回歸這件事在去年已成既定的事實,目前雙方爭論的焦點是:

1、香港回歸後的前途究竟如何;

2、現在香港的經濟之所以如此繁榮是不是英國的功勞,還有香港要想保持繁榮能不能離開英國;

3、香港回歸後采用一國兩製、港人治港這樣的製度對香港來說是好還是壞。

俗話說的好,理越辨越明,任何事情最怕的就是認真兩個字,當把事情放到了桌麵上,那些小花招、小手段自然就無法再登大雅之堂,畢竟現在全香港的目光都聚焦在此。

通過內地交流團以及在香港的親中派在報紙上講道理、擺事實,以事實說話以數據說話,親英派的觀點很快就被批判的體無完膚,輸的一塌糊塗。

倒也有幾個親英派試圖將水攪渾,但是被人直接在報紙上點名之後,親英派們立刻偃旗息鼓。

畢竟大家都在香港,都是有頭有臉的人,說是說不過內地代表團的,耍點小手段在報紙上含沙射影一下,馬上就被人指名道姓的點出來,還被懷疑起自己的名譽以及立場來,這樣戳人脊梁骨的事情誰能受得了。

短短不到一周時間,一場關於香港回歸前途的謠言就不攻自破。香港的房市隨即來了一個猛然的增長,就連股市大盤都因此上漲了不少點。也隻有那些輕信報紙上的不良言論貿然拋售了自己房產的香港市民叫苦不迭,一個勁的痛罵著那些在報紙上鼓吹香港前途黑暗的親英派。

隨著這場奪人眼目的輿論大戰漸漸平息,另一場世紀賭博終於進入了全港市民的眼中。

戈文和倪匡不是要打賭嗎?為何直到現在都未見蹤跡?這兩人不會是私下裏握手言和了吧?

握手言和?

絕無可能!

戈文看著報紙上突然冒出來的一些言論,心中冷笑不已。

儀式結束後的夜裏,艾青老先生和交流團的幾個領導找自己過去談了話,他們覺得自己有些小題大做,不應該在儀式上和倪匡打賭。戈文當下雖然沒有爭辯,但內心卻不覺得自己和倪匡打賭有什麼不妥。

你媽被人罵了,你會忍氣吞聲嗎?

說什麼君子報仇十年不晚?

扯什麼犢子呢!

君子當以直報怨,大丈夫當以牙還牙,以眼還眼。

不管是前世還是今生,戈文這一聲最崇拜的就是巴金。

隻有當你真正的接觸到這位老人,被他敦敦教誨過,和他一起生活過,你才知道這位老人為何被人稱作中國二十世紀的良心,被人稱作偉人!

老人的偉大在於他徹底地“講真話”。他寫《隨想錄》,出發點非常明確,就是要對自己在嗡嗡嗡中的所作所為作出反省。他深入地向內心追問,無情地解剖自己,他對民族曆史和未來的深深的憂慮,使那些文過飾非、隻為一己之利而活著的人感到汗顏。

老人的偉大在於他的真誠。他說,什麼“大師”,什麼“泰鬥”,我跟托爾斯泰差得很遠,我還得加倍努力!他還說:“我常常半夜醒來,想起幾十年來給我厚愛的讀者,就無法再睡下去。我欠讀者的債太多了!我的作品還不清我的欠債。”一個如此有成就的作家,還時時地感到內疚,想想巴金,應該內疚的是那些沒有多大成就卻沾沾自喜、欺世盜名、以大師自居的人。

老人的偉大在於他對祖國對人民的熱愛。他說:“我常說自己不是一個文學家,隻是我有感情,對我的國家和人民,我有無限的愛,為了表達這種感情,我才拿起筆。”這種愛,使他可以把心交給讀者,使他可以放棄小我的一切。對比之下,有些人舞文弄墨,隻為名利,實在渺小。

老人的偉大在於他給我們力量。他說:“說真話,我並未放棄過手裏的武器。我始終在疲乏地奮鬥。”他雖然不是嫉惡如仇的批判者,但他的一生,都在不斷地否定自己,與自己、與人性之惡習做著無情的鬥爭。他使自己有力量,同時也把這種力量傳達給每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