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火
建昭二十五年,京城發生了很多大事。
先是靖國公府被人上奏通敵叛國,慶帝責成刑部尚書同大理寺卿共同審理。經審查證據確鑿,於是將靖國公蘇泂與長子蘇暨處以極刑。
靖國公府餘下人等,男滿十六者流放邊疆,女眷充入教坊。事情從開始到結束不過一個月便塵埃落定,曾經在京城赫赫有名的靖國公府就這樣人去樓空。
二月的靖國公府很快被人們淡忘,因為四月又發生了一件大事。
四月初八,慶帝駕崩。
太子李洵登基,年號元平。李洵繼位不過半年,竟然得風寒不治身亡。
宮中傳出的信息寥寥,太後鄭氏一族把持朝政,推舉了先帝四子李渢為新帝。
李渢身體康健,但是性子不羈放縱,上位三個月,作出許多荒唐事。
鄭太後的兄長鄭相輔佐了三代皇帝,頭一次遇見這麼昏庸的一位。但這也是自己推選出來的,隻得忍讓許多。
李渢雖然為人瘋癲,但是皮相極好。他昔日作那閑散皇子的時候,就常常與京城一眾紈絝打馬鬥蛐,吃酒玩樂。慶帝每每聽到他許多事,想教訓的時候,他就擺出一副哭兮兮的樣子,直言自己沒什麼大追求,隻希望每天活的肆意一些。
他的樣貌來自他母親莊貴妃,也是慶帝的寵妃。慶帝感懷她在雙十年華便撒手人寰,對莊貴妃唯一的孩子就多了幾分寵溺。因此四皇子李渢的寵愛,在眾皇子中無人可比。
李渢的培養方式是溺愛,而太子李洵則是近乎嚴苛。
大概是連慶帝自己也沒想到,這麼多年費盡心血栽培的太子,居然在繼位半年後就因病去世,皇位最後竟然交給了自己最不成器的兒子。
李渢當了皇帝,卻不願長居宮內。他心心念念宮外的事物,經常帶著貼身太監“微服私訪”。
太後原本還攔了幾次,但是打不住他的念頭,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隨他去了,左右侍衛跟著,惹不出事端。
沒想到這一日,李渢興衝衝地回宮,還帶回了一名女子。
他突然把刑部尚書召到宮裏,鄭相都吃了一驚。多番打聽才得知,原來那女子是先靖國公的小女兒,名叫蘇梨琬。
蘇梨琬五年前嫁給了許大將軍的兒子章牧晏,因此在靖國公府清洗中躲過一劫。
鄭相思量再三,還是決定進宮看一看究竟。
他遞了消息,不過半日太後就傳召。太後顯然也是沒料到皇帝居然會遇到蘇梨琬,她與鄭相商議許久,鄭相才告退。
刑部尚書自然不肯重啟已經蓋棺定論的案子,尤其那案件是自己親自釘上的釘子。
李渢不在意他的想法,擺擺手說:“於卿家謙虛了,這案子雖然是由先帝授意,你親自審查。不過也不證明它就是你審理的那個樣子,我這裏還有一個證人,你且聽她怎麼說。”
從屏風後走出一位女子,白衣翩然,清麗出塵。她坦然陳述,音色雖然輕柔,卻有著一股堅定的力量。
因為皇帝不允許任何人靠近,太後的人連隻言片語都沒有聽到。鄭相在前朝也有些措手不及。
因為刑部尚書突然啟奏,自陳靖國公一案存在諸多疑點,矛頭直指大理寺卿。
皇帝笑眯眯地,不容置疑地駁回鄭相的建議,命幾個新上任的年輕官員重新調查。
於是京城百姓在新的一年,又迎來了一件大事。
靖國公府平反。
這事辦的漂亮,幾個年輕官員朝氣蓬勃,能力出眾,很快就在新帝的支持下把大理寺卿欺上瞞下的證據羅列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