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袤的宇宙間,人類是唯一生命嗎?

如果僅僅是蠻橫無理的站在宇宙無限論的基礎上,投機主義者皆言肯定;視野回到銀河係內,則十有一二要犯嘀咕;再縮小到太陽係九大行星,牆頭草們多半要拍著胸脯保證說沒有。

5000年時代發展,人類的重心和精力,始終圍繞著安逸享受和權利爭奪做循環消耗。愛因斯坦、牛頓、特斯拉之所以耀眼,隻是因為更多的愛因斯坦牛頓特斯拉都陷在“社會無定論”的謊言裏,或顛沛流離或心滿意足,坦然自若。

一直到今天,社會大部分所沿用的創造性發明運用和行為學理論研究大都來源於上個世紀甚至上上個世紀,某些品德學說,更是源於數千年前。

無論從宏觀還是微觀來看,人類這個生命星球,缺乏與時代進步所匹配的觀念創新。一個殘酷的事實是,自從1969年人類登月到現在,大半個世紀過去,人類再也沒有能力踏足除月球外任何一個星體,太陽係內為我們所知的金木水火土等行星,仍處於未探索狀態,萬靈之長的人類習慣不厭其煩的將資源分配到種族和國家的內耗上。

天塹一般的科技空白。

據統計,已知銀河係兩端距離約為720萬光年,也就是7200000x9460500000000公裏,而可觀測宇宙兩端距離為10億光年,也就是138個銀河係大小,而這隻是單維概念,從三維角度看,可觀測到的宇宙總範圍相當於115926個銀河係。根據宇宙大爆炸理論,有個更殘酷的事實,宇宙的所有星體都在暗引力的作用下相互遠離,也就是說,暗能力場無時無刻不在穿越世間萬物,包括時間。在人類發展到足夠登陸遠端星體之前,宇宙的膨脹的速度早就超過了可探測大小。

這個概念用2句話形容就是:聽起來很繞,看懂了想死。

人類是通過各種光暗對照及微波色差來探測宇宙大小的,而所有已知運用及推斷嚐試的科學原理,都擺脫不了人類固有思維框架和已知物質存在定論,在對時間空間緯度完全沒有涉獵之前,以可憐的淺薄來推斷浩瀚宇宙,也許無論從哪個角度來說,都隻是滄海一粟。

對宇宙,永懷敬畏之心。

這是純,並非科教文,不再贅述,但是溶入到文字章節中,需要一些想象力,特此引場,博諸位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