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此,2015年國資委共推動了12家中央企業的重組整合,國資委目前直接監管的中央企業減至106家,這106家中央企業中,共計99家企業實現盈利,37家企業利潤超過百億元,28家企業效益增幅超過30%。
二
當前,世界經濟複蘇基礎薄弱,國際貿易低速增長,美聯儲加息進程已經啟動,以原油為代表的大宗商品價格震蕩回落,地緣政治衝突加劇,外部環境的不穩定、不確定等因素通過彙率、投資、貿易等渠道嚴重影響著我國經濟的發展。
而在國內,經濟下行壓力依然很大,企業盈利能力繼續下降,大企業投資意願不強,中小企業經營困難、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仍舊突出。
那麼,如何搞好“十三五”開局,完成今年五大工作任務,化解過剩產能,解決國企效益低下、解決曆史遺留等問題已迫在眉睫。
我們知道,解決產能過剩問題可以通過多種途徑來進行。一種是“減法”改革,即通過行政手段和市場機製,強迫一些持續虧損的傳統企業減產、停產,通過兼並重組企業減少過剩產能,甚至破產倒閉退出市場。一種則是“加法”改革,即針對當前供需失衡的主要問題,補充供應短板,進行產業升級,分別從量和質兩個方麵增加有效供給。
另外,企業兼並重組,是對企業的資金、資產、勞動力、技術、管理等要素進行重新配置,構建新的生產經營模式,使企業在變化中保持競爭優勢的過程。重組可以從整體上和戰略上改善企業經營管理狀況,強化企業在市場上的競爭能力,推進企業創新。
我們認為,2016年按照中央部署將是供給結構改革年,而處置低效、無效及不良供給將是供給結構改革的突破口。在2015年國企改革頂層設計落地,實施細則陸續出台,已取得企業兼並重組重要成果的基礎上。今年兼並重組將會圍繞資本市場,避免行政性劃撥,更加市場化和公開化地方向展開。而過去依賴基礎投資拉動的經濟增長模式,也要朝著創新和科技方向轉變。而像鋼鐵、煤炭開采、水泥等這樣的基礎性行業也要隨之進行調整。該淘汰的堅決淘汰,該重組的盡快重組,基礎性行業能輕裝上陣、有序發展,才能促使經濟形勢盡快地健康發展。
前不久,從相關部門獲悉,作為供給側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家正在著手重拳治理產能過剩問題,在產能過剩基礎行業中,鋼鐵行業首當其衝。
近十年來國家對鋼鐵業產能過剩頻頻調控,但是收效甚微,國內鋼鐵行業麵臨高產能和需求低迷的雙重壓力,產能過剩風險正在積聚。從多個協會取得的內部資料顯示,以鋼鐵行業為例,2003年產能近3億噸,2012年產能已經突破10億噸,據不完全統計,目前鋼鐵產能已經接近12億噸。而另一方麵,全球需求低迷,中國冶金工業規劃院最新研究表明,預測2015年我國鋼材實際消費量為6.68億噸,同比下降4%,預測2016年我國鋼材實際消費量為6.48億噸,同比減少2000萬噸,同比下降3%。
至此,2015年國資委共推動了12家中央企業的重組整合,國資委目前直接監管的中央企業減至106家,這106家中央企業中,共計99家企業實現盈利,37家企業利潤超過百億元,28家企業效益增幅超過30%。
二
當前,世界經濟複蘇基礎薄弱,國際貿易低速增長,美聯儲加息進程已經啟動,以原油為代表的大宗商品價格震蕩回落,地緣政治衝突加劇,外部環境的不穩定、不確定等因素通過彙率、投資、貿易等渠道嚴重影響著我國經濟的發展。
而在國內,經濟下行壓力依然很大,企業盈利能力繼續下降,大企業投資意願不強,中小企業經營困難、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仍舊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