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有鬼(老老實實寫曆史,求收藏)
===一念花開===
魚兒空中飛過,
流星水中明滅,
心海裏顛倒了世界。
一碗陽光,
一壺月,
沾染了你唇邊寂寞。
看雲卷雲舒,
看日升日落,
把時光折成了千紙鶴。
你回眸之間,
身後一朵含苞之蕾,
我開成你想要的顏色。
作者自作——迷蝴蝶
金陵城外,秦淮河南岸有一處大莊園,緊挨著小林鎮。名為聖恩山莊,顧名思義是感謝皇帝趙光義之聖恩。老百姓俗稱竇家莊,是參知政事竇偁[g]養老的莊宅。這個竇尚書的爹爹“竇禹鈞”是後周末與北宋初時的名人,“五子登科”的典故說的就是竇家。竇家五個兒子都金榜題名,成為了不起的人物。竇偁就是老四。
《三字經》有:“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的句子就是歌頌竇禹鈞做父親教子有方。竇家祖籍燕山,所以竇禹鈞被叫做竇燕山。
第四子竇偁,幼時冬季經常讀書到後半夜,落下了咳嗽的病根。趙匡胤在位時,竇偁也曾朝堂上咳嗽,慌忙叩頭認錯。太祖隻是笑笑,非常寬容他。趙光義任開封府尹時,選竇偁為判官,可見對竇偁之欣賞。
竇偁是任參知政事後因病致仕告老的。這兩年,竇偁咳嗽愈發嚴重,官家趙光義還是很體貼老部下的。勸他到氣候溫暖之地頤養天年。
此處莊園是趙光義賞給竇偁做養老之用。五十七歲的竇大官人舉家自汴京搬遷到秦淮河南岸竇家莊不到一年,身子一直不見好。(參知政事,是唐宋時期最高政務長官之一,與同平章事、樞密使、樞密副使合稱“宰執“。參知政事——副宰相。)
竇偁原配過世多年,原配無子。續弦柳氏三十五歲,生有一兒一女。兒子竇青銅一十七歲,女兒迎雪一十四歲。魏姨娘四十六歲一兒二女,兒子竇青林二十五歲已娶妻生子,次女迎香十七歲,比竇青銅小一個月。長女竇迎芳早年歸到大娘子柳氏房中,去年已經出嫁。嫁給汴京丁家,夫君叫丁謂。
美若天仙的妾室汪氏二十六歲,她的別名“小妖”。卻是個奇怪的人物。家裏人都知道她並不是竇偁大官人妾室,不過是對外謊稱而已。進門三年從未與竇大官人同房過,甚至隻是進府時隻與大官人匆匆見過一次,就再也沒相見過。
她凡事也不參與,除了向老太太請安,哪裏也不去。汪氏獨愛守在閨房中讀詩經,三年來不知翻爛了幾十本詩經。更神秘的是,除了竇大官人,沒有任何人知道她的來曆。
竇偁大官人不善管家理財,竇家這些年一直是老太太黃氏管家,若不是老太太壓製魏姨娘這個笑麵虎,這點家底隻怕都被魏姨娘收攏了過去。老太太知道兒子竇偁命不長久,盡力維持家中安定團結的麵子,至於裏子——隻要自己在有生之年為竇青銅成婚,迎雪再嫁個好人家。也就算萬事大吉了。
****************
陽光正盛的中午,吃過飯的人都昏昏欲睡。丫鬟婆子們站在自己崗位上,也都眯著眼兒精神不起來。
七十六歲的黃氏包帕纏住滿頭白發背到頭頂,挽了一個九雲發髻。躺在一個清漆雕花小葉紫檀三麵圍子的胡床上,微合雙目打盹。這張胡床老太太用了十幾年,是兒子任開封府判官,官家趙光義在潛邸任開封府尹時賞給的。搬家時有幾處磕碰,竇偁立即找來匠人仔細修好。若是破損了再傳到官家耳中,可是大大的不敬了。
胡木床下踏板上放置纏枝團圍錦繡芙蓉的緞麵軟墊,竇青銅正坐軟墊上輕輕為祖母捶腿,也是半迷糊狀態,手已經緩緩停住。地中間雙鶴頂香碗的青銅香爐,還嫋嫋飄著香煙。
胡木床兩側各站著一個丫鬟,一個是聽雲,一個聽竹。
十七歲聽雲是老太太最喜愛的。聽雲不算傾國傾城美人,眼睛卻美到了極致,眸子如點墨漂在一汪秋水之中。還有,聽雲已長開了腰身,腰兒盈盈一握、胸脯鼓鼓,是好生養的身材。
前幾日老太太偷偷問過聽雲,問她是否願意給竇青銅做通房大丫頭。
聽雲紅著臉嘟囔道:“聽……聽……老太太的。”一旁聽竹也聽到了,暗自埋怨老太太偏心。長相兩人一樣算得美人,而自己還有比聽雲更聰明、爽利。為何就選了聽雲?聽竹不免心生怨懟。
老太太對聽雲、聽竹都是喜愛的,聽雲更憨厚、真摯,聽竹更愛搶個尖、出風頭。相比之下,聽雲更符合老太太的標準。
其實聽雲早就與竇青銅暗自相好,隻不過竇青銅擔心暴露過早不能給聽雲明媒正娶的大娘子地位。祖母是丫鬟上位妾室尚且都算得爆款,哪裏能讓丫鬟女使做了孫兒大娘子?官宦子弟娶妻最為講究家世,娶正頭大娘子非門當戶對的嫡女不可。丫鬟女使隻能做通房、做小妾。
聽雲自己沒奢望做竇青銅的正頭大娘子,她知曉自己地位隻能做竇青銅通房大丫頭。隻要能與竇青銅廝守,她已經心滿意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