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絲長長,隨風飄蕩,春雨朦朧,落於江麵煙波上,一縷朝陽傾灑,倒是賦予煙波一抹淡黃。
江上有一小船,船上有一女,身著白衣裙,側坐於舟身,容顏絕麗,似是謫仙人。
此時已是天色破曉,江岸行人三三兩兩,沒人太過在意江上小船中的那名女子,畢竟居於江城,還沒誰如此少見多怪。
白衣女子未曾撐傘遮雨,雨水也未曾沾濕其身。她探出一隻青蔥玉手浸入江水,隨舟而行,似是心有感觸,記起一小曲,輕輕哼唱…
江州位於大洛王朝南方地帶,其州城江城更是自古得名,因其水路發達,上可通三洲之地,下可往五州十二郡,曾一度被稱為水運中心。
當然江城也並非是一味的商貿之地。論文人事跡,有那醉酒詩仙提名黃鶴樓,有那壯誌未酬的將軍書寫唉聲,亦有那心思婉轉的女子歎那相思之情……
若論仙人事跡,有那仙人懷抱紅衣女子騎乘黃鶴入天門,有那劍仙一劍斬落渡劫惡蛟於江城,亦有那書生言出法隨救百姓於天災……
辰時,此時江城的大小客棧都已經張羅著忙碌起來。客棧食廚除了要采購一日所需的菜品之外,一般還得為住宿的客人備好早點,接下來又得是準備午食。
當然了,客棧夥計也不會得閑,除了要擦拭好桌椅,清理好地麵,往往還有一係列的瑣碎雜事。等這些都處理好後,就便要站在客棧門口,等待著食客。
江月客棧,李半錢弄完手頭上的事情之後,看了一眼灶房忙碌的幾人,吩咐了幾句過後,便走出了東廚。李半錢點燃了一隻旱煙,就蹲在了客棧門口,吧嗒吧嗒地抽了起來。眼神晦暗。
客棧掌櫃剛好瞧見這一幕,倒也沒說什麼話,隻是心裏麵有些情緒複雜。
江月客棧的掌櫃是李辰景,而立之年的李掌櫃在江城漢正街,最早開的是一家小食館,沒想到後來越做越好,食客絡繹不絕,才有了如今江岸街的這家江月客棧。
話說這李掌櫃當年,其實做出來的吃食也就一般。隻是後來,李掌櫃自創了一道半錢三鮮的吃食,用大江青魚剔骨去皮去紅,用刀剁成魚蓉,加入細鹽攪打上勁,然後做出一顆顆潔白如雪的魚丸。再選取豬肉的夾層五花等用料,最後才呈現出了一道,李掌櫃口中的半錢三鮮。
這在當年可是江城食客心中的一道心頭好,這也可以說是李掌櫃的得意之作。所以後來李掌櫃四十得子,恰逢其得意時。於是為孩子起名李半錢,寓意孩子能成為他的得意後人。
後來李半錢兒時,的確沒辜負李辰景的期望。蒙學之後背文識字,算術寫聯等都是表現極為出眾。而後求學於春風學院,其天資表現,一度讓教學的夫子也曾感歎。
李半錢十二歲時,通過學院初試成為一名童生。二年之後學院會考,成為了一名王朝承認的秀才身份,眾人都本以為是李半錢的人生才開始。
隻是世事無常,李半錢於某一日登高遠眺,回來之後便失魂落魄,之後兩年求學沉溺於市井書籍,無心學業。偶爾還會出門遠遊,李辰景不明所以,認為是求學,倒也不曾阻攔過,後來才知道是訪仙問道。
終於李半錢十七歲時,學院夫子也看不下去,找到了李辰景挑明道:“不善不能改,是我憂也。我以無能為也,願君諫之。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可若在子身上,此既非也!”
當時李辰景沉默了好久,晚上又喝了些酒,叫來了李半錢。可一時之間,麵對李半錢又不知如何勸說,嘮了好些家長裏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