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龍潛天牢(1 / 3)

盛唐天下,京都皇城,在都城的東北角有一祭地之壇,名為方澤壇,它是京都皇城五壇中的第二大壇,也是自盛唐天下803年遷都皇城之後,曆代盛唐帝王祭祀“皇地祇神”的場所。而在那方澤壇的正南方位,則聳立著一座占地麵積為六萬六千平方米的行宮別院,殿宇為黃瓦紅牆所築建,與京都皇城保持了一樣的規格。

據說在這座行宮別院內,曾經先後誕生過兩位盛唐天下的皇帝,因此也被盛唐世人稱之為“雙龍潛福地”。後來在盛唐天下1126年的時候,卻不知因何原因,被當時在位的盛唐弘宗皇帝下詔令,把這座行宮別院交由大乘佛法教的僧侶們打理,將其改建成了一座佛教寺院,盛唐弘宗皇帝更是親自為其題字賜名為“龍潛寺”。

雖然這座行宮別院被改成了佛教的寺院“龍潛寺”,但是自從大乘佛法教的僧侶們入駐之後,龍潛寺便一直緊閉廟門,不僅不向盛唐的世人開放,也不接受任何來訪者的香火祭拜。即便如此,盛唐皇城的百姓們,不論何時經過此地的時候,卻又都能聽到從龍潛寺中,不斷傳出大乘佛法教僧侶們誦經拜佛的梵音。

此時,夜色暗沉,一個身披黑色鬥篷的身影,正站在龍潛寺的側門之處,隻見這人用不規則的手法,連敲了幾下側門上的鋪首門鈸之後,那扇側門便在片刻之後從裏麵打開了,接著從門內走出一位僧人,該僧人與身披黑色鬥篷的人交談兩句之後,便將身披黑色鬥篷的人請入了龍潛寺內。

當身披黑色鬥篷的這個人,在進入到這座龍潛寺後,便跟隨在那位僧人的後麵,陸續走過了幾個走廊,來到了一座名為“法/輪/殿”的殿堂門前。那名僧人走上台階將殿門打開,然後朝著身披黑色鬥篷的這個人,雙手合十做出佛教禮儀,並示意身披黑色鬥篷的這個人獨自進殿即可。

在法/輪/殿內的四個角落,分別擺放著四尊高約三米的護法金剛石像,分別是:持國、增長、廣目、多聞,這四尊護法金剛石像,各個手持法器,怒目圓睜的望著殿內的正中央位置,而在這法/輪/殿正中央的位置,聳立著一尊更為巨大的佛陀金身雕像,在佛像之下的石台前方則是一扇鐵門,鐵門之上橫置一匾,上書“龍潛天牢”四個大字。

身披黑色鬥篷之人,在走入殿門之後,便再次徑直走到了那扇鐵門的前麵,當她位於門前等了片刻之後,那扇鐵門緩緩的從內開啟,但卻並沒有人從裏麵走出來。身披黑色鬥篷之人見狀也不驚訝,很是淡定的低下腦袋,隨後便鑽入了那扇鐵門之內。

在那鐵門之內,是不斷向下延申的台階,雖然台階兩側的牆壁上亮著微弱的燈光,但依舊顯得很是昏暗,有一種根本看不到盡頭的感覺。大約向下走了有數十米的深度之後,光線變的越來越亮,空間也變的越來越寬敞,最後在即將走到那台階盡頭的地方,身披黑色鬥篷之人發現,此時有一個佝僂的身影正掩麵跪在地上靜候。

“娘娘,您終於來了,老朽恭候多時了。”那佝僂的身影,趴在地上,用蒼老的聲音說道。

“宿大人,快免禮吧!這裏又不是在宮內,不需要行這些禮儀的。對了,那人...他還好嗎?”身披黑色鬥篷之人問道。

“好,好得很,既然娘娘都已提前吩咐過了,老朽又怎會虧待了他呢?”那佝僂的身影答道之後,便搖搖晃晃的直起了身子。

隻見那佝僂的身影,雖然身穿了一副盛唐天下的灰衫圓領官服,但是頭上卻未戴官帽,滿頭的白發和臉上全白的絡腮胡須更是顯得雜亂不堪,尤其是那兩隻眼睛,雖然瞪著很大,卻雙珠慘白,無法視物,竟然是一位身材矮小的白發盲目老翁。

“宿大人,帶本宮去看看那人吧。”身披黑色鬥篷之人見白發老翁站起身子,便再次對其說道。

“下官遵命,勞駕娘娘請這邊走。”白發老翁謙卑的回道。

接著,白發老翁便帶領著身披黑色鬥篷之人,輾轉走入了一條長廊之中,在這道長廊的左右兩側,有很多的鐵門,而在每一道鐵門之上則都掛滿了很多的鎖鏈,當白發老翁走到其中的一扇鐵門前後,便停下來腳步,然後便從官服口袋裏掏出來一大串的鑰匙。

白發老翁用鑰匙將那扇鐵門打開之後,便退在了鐵門一旁,然後畢恭畢敬的朝著身披黑色鬥篷之人,說道:

“娘娘,那人就在這間牢房之內,您請進。”白發老翁說罷,便拉開了那扇鐵門。

“嗯...好,有勞宿大人費心了。”身披黑色鬥篷之人,說罷便走進了牢房,身處牢房之外的白發老翁,也很是自覺的將鐵門重新關上,然後安靜的守候在牢房之外。

在牢房之內,一個披頭散發的男子正躺在床鋪上,該男子雖然身穿米黃色道服,但是衣衫到處都有破裂和血跡,當男子聽聞牢門開啟之後,便十分艱難的從床鋪上爬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