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 欲造反太史擲戟殺王猛 獻絕器王慶蓮花傷王倫
乾宣宗延康十四年,時乾朝第四帝宣宗孔直在位,乾朝首位皇帝乾太祖孔德相傳為春秋戰國時期孔子後裔。這一年,當朝掃北將軍太史曆奉旨征討北方侵襲的遊牧肅卑人得勝,此時的太史曆,正在回往都城曲阜的路上。原本這隻是一次沒有任何特殊意義的出征行動,卻因此帶來了江湖綠林道上百餘年的江湖爭鬥,一些小門派由此發揚光大,一些名門大派從此銷聲匿跡,甚至是一些新興門派也由此走向強盛。最後,一個以江湖豪俠英傑組成的綠林同盟就此形成。而這一切的一切,都要從太史曆班師回朝途徑涿州府開始說起。
太史曆,乾朝宣宗時任掃北將軍,兩年前奉聖命,領兵十萬平肅卑之亂。延康十四年,時任肅卑可汗的爾成孝,因不敵太史曆,被部將元子佑所殺,元子佑即可汗位後罷兵,承諾向乾朝年年進貢,歲歲稱臣,此外還許諾,其後任肅卑可汗對乾朝皇帝有奉旨勤王之義務。有了這些條件,太史曆才從北方邊境要趕回都城曲阜,進京麵聖說明情況。
在回京的路上,太史曆的副將,騎兵指揮使劉鋒不止一次向太史曆提議擁兵自立。但都被太史曆拒絕,並且對劉鋒說道:“念你我本是同鄉,又是舊友,這些話我隻當是沒聽見,你不要再提起。”
但是,劉鋒卻時不時的還是和太史曆談及此事,而在馬上就要進入涿州境內的時候,劉鋒再一次提起了此事。他對太史曆說:“太史將軍,我還是希望您能夠聽我一言,若論武藝精湛,想來這乾朝恐怕無人能是太史將軍的對手,而若論運籌帷幄,恐怕也無一人能夠與將軍相提並論。如今將軍又有十萬精兵,這十萬精兵雖說並非都是將軍親信,但至少將軍可以個人之聲望留住大半。況且將軍還有肅卑可汗給將軍您做援軍,將軍還何須聽從那無能之主。而且將軍今日戰功卓著,恐有功高震主之風險,將軍莫不要忘了漢朝的周亞夫!”
太史曆看向劉鋒,道:“我說劉鋒,之前我多次警告於你,你怎麼就是不聽,還和我提起那周亞夫,周亞夫那是因為漢朝景帝病重,怕後繼者無法壓製他,我們當今聖上龍體安康,豈是病重之人!”
劉鋒一笑:“將軍教訓的是,我隻是想提醒將軍,如今已到涿州,若是要起事,這恐怕是最後的機會,再往前走距離京城可就不遠了,到那時將軍再要高舉義旗,就為時已晚了,還望將軍思量。”
太史曆瞪了一眼劉鋒:“我思量什麼,我有什麼好思量的,我這掃北將軍乃聖上親封,我太史曆豈是那背信棄義之小人,我若是造反豈不被天下人所恥笑。你這無知小兒,莫非要陷本將軍於不義嗎?”
“這。。。。。。”劉鋒還想要說些什麼,太史曆對他擺了擺手:“罷了罷了,這是最後一次,我念及同鄉之情,又念你戰功在身,隻當是一時糊塗喝醉了酒,若再有一次,我定斬你。”“唉!”劉鋒長歎一聲,隻能催馬離去。
那說太史曆真的就一點都沒有動心嗎?也不盡然,太史曆又何嚐不想推翻乾朝建立太史之政權,這乾朝乃孔子後裔所建,朝中那些文官每日隻知道四書五經,張口子曰閉口子曰,仿佛這天下是那幫書生打下來的。太史曆平日裏是真的看不慣這些儒生的作風,認為這些所謂的儒生,大多不是欺名盜世的偽君子,就是隻能拱手高談“性命”的腐儒,並無真才實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