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學長,我有個問題想請教你一下。”
正當俞明哲剛走進教室,正向同學們問好,教室裏一個學生忽然舉手發言。
俞明哲放下手中的教材,笑道:“什麼問題?”
那個學生得到回應,站起身來問道:“俞學長,你曾留學英國,你認為中國如何才能成為像英國那樣的世界大國?”
這個問題說完,整個教室頓時鴉雀無聲,每一個學生都看向俞明哲,他們清澈的眼神中滿是期待和疑問,這個問題也深藏他們心中許久,不僅是他們,這個問題亦困惑千千萬萬個中國公民許久。
看著台下學生們期待的眼神,俞明哲,想了想,回答道:“當先之緊要是學好英語。”
提問的同學得到這個答案,頗為失望,有些自嘲的道:“中國的衰弱,難道學好英語就可以改變?”
在座的同學也紛紛歎氣,對於俞明哲的答案似乎很不滿意。
俞明哲看著有些頹廢的學生,拿起一隻粉筆在黑板上書寫起來,台下的學生們一邊看著,一邊輕聲讀出來:“學習他,了解他,打敗他。”
“自前清閉關鎖國以來,華夏與世界脫軌多時,其落後程度非一朝一夕能趕上,當今之計,唯有學習一途。”
“乾隆時期,英國曾遣使攜禮來華,其中大都是當時先進的物件,包括戰艦模型、望遠鏡、懷表等等,希望兩國能互通貿易,卻被乾隆以‘天朝地大物博,無需與小國進行貿易往來’為由拒絕。僅半個世紀後,英國用鴉片和大炮打開中國大門,鴉片戰爭後,道光帝竟不知英吉利所處何地,不解英女皇何以為一國之主。”
“鴉片戰爭之後,愚昧無知的清政府,在世界列強看來,就是一塊待宰的羔羊,列強一次次發動侵華戰爭,清政府唯有割地賠款以求平安。”
這段曆史在座的學生們自然再清楚不過,此時聽俞明哲說起來,無不義憤填膺。
“如何能使中國成為像英國那樣的大國?這個答案早在半個世紀前就有人回答過,今天我再告訴諸君,師夷長技以製夷!”俞明哲自問自答說道。
“俞學長,這是魏源的《海國圖誌》一書中的主張,這書寫自鴉片戰爭之後,可清政府並未因此而強大起來。”台下有人忍不住反駁。
俞明哲搖搖頭,接著說:“《海國圖誌》中心思想師夷長技以製夷,可以說是當時興國強國的最先進思想,可是當政者愚昧無知,妄自尊大,並不認同這種主張思想,在那時期《海國圖誌》更是被列為禁書,並未廣泛流傳,導致這一進步思想未能廣泛傳播。”
“《海國圖誌》可謂是中國開眼看世界第一書,相較於愚昧無知的清政府,同一時期閉關鎖國的日本在被美國黑船打開國門之後,日本先進人士無不奉此書為至寶,其中心思想極大的影響日本維新派,對日本人改革幕府體製起到重要的推導作用,以至同一時期落後的日本迅速崛起,在世界強國中有一席隻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