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巫醫分開 解決醫匱乏 備戰硬仗(1 / 2)

沒有好的兵器鎧甲、媯杵臼可以開采礦山開采,百煉成鋼製作精良武器裝備。雖然工藝落後每年百套,但是百年後可達萬套,足可在晉國、齊國、楚國、秦國夾縫中斡旋生存。

沒有錢財可以多鑄造七雄幣。

沒有糧食可以打造鐵製農具開荒阡陌,精耕細作,增加糧食。

沒有人才,可以開設私塾、增加藏書閣、吸引士子入陳國,慢慢培養。

這些十幾二十年就可以初見成效,百年就可以上一大台階。

“生老病死”四字樣樣都與巫醫有關,一直到戰國後期都沒有解決。

為何說巫醫,春秋時期巫醫一家,兩者難分難舍,也時常有互相冒充之。

一個人從出生、得病、一直到老都離不開醫者。一個人死後做的各種禮事祭拜,普通百姓都很注重操辦場麵,更別說奴隸主的時期盛行的活人祭。

為了人口穩步增長,取締活人祭,把巫和醫嚴格分開,互相不許跨界撈財,否則重罰。

春秋早期醫者也甚少多般集中在大城裏,小邑也有少數醫者,鄉野百姓很難找到象樣的醫者,很多病患都去找巫師(跳大繩的仙公仙婆)治病。

於是媯杵臼按照大國一樣把醫列入工,按照醫術水平分為上工、良工、中工、下工、庸工、謬工。唯一不同的是巫醫分開,並且均勻分配。

其實春秋時期的中醫水平還是比較落後,一直到戰國初期諸子百家興起,醫家占有一席之地。

即使黃帝內經也是後世在秦漢時期彙聚總結西周、東周(春秋和戰國)時期民眾的智慧形成“黃帝內經”。

一名醫術精湛的上工(扁鵲、級別),良工(各大諸侯國太醫),中工(優秀的醫者)、下工(一般的醫者)、庸工(水平欠揍的醫者)、謬工(根本就不懂醫的騙子)。

一個優秀的醫工,需要十幾二十幾年時間理論實踐結合才能培養出來。

但是春秋時期沒有正規培養醫工場所,都是師傅帶徒弟帶出來的。跟著好的醫工那就好,跟著水平欠揍的以後也隻能被病家痛打。中間要是參雜著巫那就那更複雜了。

媯杵臼接手陳國以來也投入了一些財力支持醫館培養醫工,八年過去了,都沒有何成效。

庸工(醫)太多了,尤其是曹劌率領的“陳步甲”去申國作戰反應情況。“陳步甲”屬於特訓類似特種兵,舊傷較多,陳國為了提高人口出生,到了23歲開始征兵。這些“陳步甲”有的已過了三十多歲,體能加上舊傷(韌帶肌腱舊傷),都影響“陳步甲”戰力發揮。

短時間培養不出大量良工(醫)、中工(醫),再過幾年躲在櫟邑的鄭厲公就要攻打新鄭了,陳國答應幫其奪取鄭國君主,傷亡也是很大的。

接著沒幾年周天子王室出現重大內亂,陳國想獨吞叛亂功勞,這些都需要大量兵力方能解決。如今大部分“陳步甲”將近三十,到那時已經接近四十還帶著舊傷,戰力定然下降很多。

看來隻能用那一個辦法了。

……

假媯杵臼張開來自一個另一個高度文明世界。原本平均壽命也不過七八十,後來科技技術發達,打開了人壽命極限限製,達到150歲左右。

但是有一個缺點,雖然壽命提高了,但是跟以前一樣到了七八十就已經步入各種機能大幅度衰退了,剩下那幾十年都是一副老態龍鍾模樣。

世界長壽看中國、中國長壽看巴馬。各種視頻在99G互聯網上看到百歲的巴馬老人假不如飛,一百五十歲翻山越嶺堪比年輕人,發現一大批超過兩百多歲的巴馬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