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707年,周桓王姬林率領衛、蔡、陳、虢四國討伐鄭國,雙方交戰於葛。鄭軍在此戰中采用了一種新型的戰陣“魚麗”戰陣,大敗周桓王率領的五國聯軍,周桓王被鄭將射傷。葛之戰的失利,周天子最後的一塊遮羞布被開,“禮樂征伐自天子出”的傳統從此消亡,標誌著春秋諸侯爭霸的時代真正到來。
“鄭伯克段於鄢”之後,春秋作為一個時代很快進入了狀態:弑君、結盟、交質、群毆、滅國甚至“借天子以伐諸侯”都像模像樣。身為主角的鄭莊公姬寤生自然是長袖善舞,遠交近攻、合縱連橫玩得不亦樂乎,“小霸”的威名也傳遍了中原大地。
而幫助周桓王的陳國此時就慘了,陳桓公媯鮑剛回到封地陳國境內就重病纏身。
陳廢公媯佗是陳文公的兒子。公元前707年正月,在兄長陳桓公(媯鮑)病重期間,殺死桓公太子媯免,擔任該國君主。前706年八月為蔡人所殺。
陳佗是陳文公和蔡女生的兒子,他又娶了個蔡女,他娶的那個蔡女比較風流認識了不少蔡國的風流女子。偏偏陳佗也喜歡風流,自篡位以來,就屢次微服到蔡國淫亂。陳桓公的兒子躍,母親也是蔡國人,公子躍聯合自己在蔡國的外戚,在陳佗跑到蔡國去的時候,殺死了他。
陳佗因為認真造反成功,因為不認真被造反成功。看來偉人說的真對:“世界上最怕認真二字。”。
這下陳國為了爭奪陳國君主之位就鬧翻了天。
陳廢公媯佗得位不正,於是其子不得繼位,媯躍殺了陳廢公當上君主。
陳國媯氏宗親大小遠近就有一百多個,陳桓公有四子,太子媯免、日後成為陳厲公躍,陳莊公林,陳宣公杵臼。
按照禮法確媯躍當上君主,陳國如今如同待宰羔羊已經岌岌可危,與鄭國是仇國、晉國、楚國、齊國、秦國此時不斷在擴大自己地盤。
陳國與鄭國為敵還不是周桓王鼓動的,舊仇未了新仇又增加了。
媯躍當了君主,於是把兩個兄弟分封出去出去。陳國是老部落授封,地域很大。
都城早期為株野(柘城)、現在是宛丘(淮陽)。
有十四邑,和近百個小邑。
宛丘、夷、株林、株野、相、鳴訠、防、檉……至於其他六邑為陳國附庸國。
媯林封到了怪邑、而媯杵臼則到了老都城株野(柘城)管理井田去了。
陳國之所以遷都城就是因為株野老都城太靠近鄭國了。為了安全把都城搬遷到了西南宛丘(淮陽縣)。因為西和南是兩個小諸侯國西邊是附庸頓國、南麵附庸項國,與聯姻的蔡國相連,遷都立刻感到安全很多。
陳國人口僅有七八萬,屬於地廣人稀,一是水患得不到治理、二與鄭國交戰多年蓬戰必輸,三是君主不擅長治理國家,四是沒有銅礦,更沒有鐵礦。
媯杵臼去了株野城高興來不及,真怕在都城呆久了會被拆穿身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