儂軍的大部突然北上,與英州儂繼宗、儂繼封人馬彙合,已經打下了韶州這事兒,楊畋這邊已知道了。楊畋立刻詢問道:“我讓蔡保恭守在清遠,阻止儂智高人馬北上,蔡保恭人呢?他怎麼給我守的城?!”回複的道:“蔡都監留下岑宗閔、亓贇千餘人馬在清遠守城,他率領所部其他的人馬,全都趕去廣州了!”
聽見這話兒,氣得楊畋大罵道:“傳令下去,洪州都監蔡保恭貪圖功勞,不聽號令,就地格殺!”因這個話兒,眾人立刻求告道:“楊安撫,如今戰事仍未完,咱們正是用人的時候,不如讓蔡都監戴罪立功!”
“戰事未完先斬大將,於大軍不利啊!求安撫千萬要三思!”、“大戰在即,咱們如今正缺良將,蔡保恭暫時殺不得!”當下眾人勸了一番,斬殺蔡保恭這件事兒,楊畋也就暫時罷了。
一個參軍提醒道:“楊安撫,如今儂智高敢冒險北上,莫不是他們與蠻瑤已聯合起來,打算共同抗宋了?若果真如此,咱們就麻煩就大了!”
說起來蠻瑤,楊畋跟他們打過交道,也知道一旦蠻瑤再滋亂起來,平亂不是件容易的事兒。當年朝廷用人不當,任命王奎做轉運使。王奎仗著與陳執中、賈昌朝關係密切,又深得趙官家信賴,到了地方後胡作非為、橫征暴斂,蠻瑤滋亂的此起彼伏。
為這事上,包拯一連七次向皇帝上書,終於把王奎給彈劾掉。然而就算罷免了王奎,蠻瑤此時民心已亂,想彌補早就已經晚了。
後來衡州知州陳執方,假意招安,暗地裏卻把投降宋朝的黃捉鬼殺害,這麼一來,蠻瑤對宋朝已徹底失去了信任。再想講和比登天還難,甚至可以說,講和已根本不可能,平亂隻剩下一個辦法,隻有依靠武力了。
然而在朝廷裏麵,歐陽修那些人仍堅持主和。歐陽修曾這麼上書道:“黃、鄧初起之時,捕盜官吏急於討擊,謹蠻便殺,屢殺平人,遂致莫徭驚惶至此。以此而言,則本無為盜之心,固有可招之理。”
“昨邵飾等初招黃捉鬼之時,失於恩信,致彼驚逃,尋捕獲之,斷其腳筋,因而致死。今鄧和尚等若指前事為戒,計其必未輕降,如雲且招,終恐難得,必須示以可信之事,推以感動之恩。”
在楊畋看來,歐陽修那幫主和的人,書生之言,把事情想得太過天真!等朝廷終於要放棄講和,派大軍過來征剿時,歐陽修又這麼上書道:“臣風聞楊畋近與蠻賊鬥敵,殺得七八十人首級。仍聞入彼巢穴,奪其糧儲,挫賊之鋒,增我士氣。
畋之勇略,固亦可嘉,然朝廷謀慮事機,宜思久遠。竊恐上下之心,急於平賊,聞此小捷,便形虛喜,不能鎮靜,外示輕脫。”、“今湖南捕賊者,殺一人頭賞錢十千,官軍利賞,見平人盡殺。平人驚懼,盡起為盜。”
歐陽學士一片好心,上書言事,就怕出平亂出了偏頗。初心雖然是好的,可是見了他的劄子,趙官家並不是那麼理解的。趙官家懷疑楊畋不說,又連續派來了好幾路人馬,令治瑤徹底進入了混亂。
廣州一役,沒能擒住儂智高,反而讓他們逃脫掉,又跟蠻瑤聯合在一塊兒。一旦此事讓朝廷知道,更不知要生出多少事來!為今之計,隻有趁著儂智高立足未穩,盡快把儂瑤聯軍一戰打垮!
這個時候,一個參軍說話道:“儂智高如今放棄廣州,轉而北上,已經與後方失去了聯絡。儂智高數萬大軍輜重的供養,如今全靠著黃知古、盤傑那兩路蠻瑤的幫襯。黃知古、盤傑人馬不多,不如咱們先破了那兩路蠻瑤,然後再調頭打儂智高!”
說到這時,楊畋開口詢問道:“黃、盤那兩路蠻瑤軍,這兩天有什麼動靜麼?他們現在的位置在哪?”回複的道:“據前方報說,黃、盤二人的人馬,正在連州附近聚集,莫不是要接應韶州的儂智高?”
楊畋看著地圖道:“儂智高人多,用不著他們過去接應。這兩人突然聚集在連州附近,肯定會有下一步動作。”說到這時,楊畋突然指著賀州道:“賀州太平場,正是我軍存糧的所在!他們下一步,肯定要去太平場搶糧!”
這話兒眾人都信了,在地圖旁邊圍成了一圈,口裏七嘴八舌的道:“他們把大軍集結在這裏,除了太平場那些糧食,再沒有別的原因了!”、“傳令叫他們燒糧吧!讓儂智高快一步那就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