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3:千年傀屍】 【236】-線索-
黃銅碎片“稀裏嘩啦”落了一地之後我再抬起頭來一看,不禁倒吸了一口涼氣,這才發現,那塊已經破碎的黃銅牌子上並非完全被從空中落下來的碎石給砸碎了,而是隻砸碎了位於牌子上中部分的一小塊兒,而且被砸碎的地方碎得十分均勻,雖然原本從外表看來,這塊黃銅的井蓋牌子是一體的,但眼下一倍砸碎,碎裂的地方立刻像鋼化玻璃一樣碎裂成了大小形狀幾乎完全相同的橢圓形銅片……
我心裏一陣驚訝,趕緊把舉過頭頂的牌子又取了下來,擺在地上低頭一看,更加震驚了,被碎石給砸碎、露了一塊空檔的地方,竟然不偏不倚正好是通牌上刻著的那隻獅子的額頭部位,而且碎裂的地方上下左右更是極為對稱,如果不知道是碎石落下來把它砸成這樣的,怎麼看都跟人為造成的一模一樣……
而一看到這一景象,小李和老祖宗也已經驚呆了,趕緊都湊了過來,沒等我說話呢,就聽見老祖宗先驚訝地問道:“這怎麼可能?這東西可是黃銅澆築的,怎麼可能輕易就被石頭給砸成這樣?”
她皺著眉沉默了片刻之後,忽然又說:“難道說,這塊銅牌子裏麵本來就暗藏玄機?一早就是這樣的?”
說著話,老祖宗忽然彎下腰來趴在了那塊銅牌子上,並且從背後掏出了把刀來,用刀尖兒在銅牌子碎裂的地方小心地刮了幾下……
掛完之後又借助手電筒的光芒仔仔細細一看,我們立刻發現刀尖上沾染著一層灰白色的東西,看起來像是蠟燭燃燒後所流出來的蠟油一樣,老祖宗立刻又用手指把那些白色的東西抹起來在手指尖碾碎,放在鼻子下麵仔細一聞,忽然又說:“這是鬆香……”
“什麼?鬆香?”
老祖宗說完我不由地一愣,鬆香我當然知道是什麼,鬆香通過不同類型的加工方法得從鬆樹上的鬆脂中得到的非揮發性天然樹脂,最簡單的製作方法就是把鬆脂溶解、過濾並澄清之後,最後蒸餾,這樣就可以得到鬆香和鬆節油。鬆香是一種現在比較常見的化工原料,經常會被用來製作肥皂、紙張和油漆、橡膠之類的東西,李時珍在《本草綱目》裏也記載過,“送鬆脂,別名鬆膏、鬆肪、鬆膠、鬆香”,在古代的時候,鬆香似乎也用作粘合的用途。
不過,據我所知,所有的鬆香主要顏色都是黃色和紅色的,如果是經過精製提純,那倒是也可以得到接近於無色透明的狀態,俗稱叫無色鬆香,在生活中倒是挺常見的,可眼下這種白色的鬆香,我還真是見所未見聞所未聞。
沒等我發問呢,老祖宗顯然就已經看穿了我的疑慮,於是沒等我問就急著給我解釋說:“這不是一般的鬆香,裏麵加了蠟和特質的植物油,再加上天長日久的凝固沉積,所以才會變成眼下這種白色。這種調和鬆香的工藝起源於元末明初,據說是蒙古人發明的,可以提升鬆香的粘稠程度和穩固程度,是古人用以粘合、固定物品的一種不太常見的方法……”
老祖宗這話一說完,我立刻恍然大悟,趕緊又問:“你的意思是,這個黃銅井蓋上一直粘著這種東西,說明它並不是突然而然被落石砸壞的,而是早就是壞的,之後又被人用這種特質的粘合鬆香給黏成了一體?”
老祖宗立刻點了點頭,回答說:“話是沒錯,可這種事兒,到底是誰做的呢?又為什麼這麼做呢?”
我沉默了,雖說自己自從上山之後,已經馬力全開完全拓展了自己的想象力,但是眼下腦子裏卻還是一團亂麻,根本就想不出個所以然來。
而這時小李卻在一旁發話說:“既然這東西是被藏在這座古墓裏、並且蓋在那口古井的上麵的,那麼把它做成這樣的不外乎三個人……大儒王陽明、你的祖先紫沅,還有我的祖先永良,而這口古井是用來鎮壓著被困在地下水源中的年獸的,所以這東西自然跟年獸脫不開幹係……”
雖然剛剛老祖宗和小李兩個人還打得難解難分,可眼下小李一說,老祖宗立刻點頭默認了,沒有說話,而是一起身,連擺在地上的黃銅牌子也一並拿了起來,一句話沒說直接高高舉起,狠狠朝著地上摔了下去……
“啪嗒”一聲黃銅牌子摔在地上,被摔得彈起來老高,我趕緊不解地問:“老祖宗,你這是幹嘛?”
這時老祖宗已經又把那塊黃銅牌子給撿了起來,隨後又狠狠往地上摔了一下,這才回答說:“這塊黃銅牌子看起來簡單,但是要把上百塊統一大小的碎銅片拚到銅牌子上,而且要用加工過的鬆香粘合得天衣無縫,這可是不簡單的工藝,恐怕就連現在的工匠用高科技技術輔助,都不一定能完成……大儒或者紫沅、永良為什麼要不惜餘力地用這麼精巧的工藝拚湊這塊黃銅牌子呢?顯然這東西裏麵另有玄機……”